电子支付于香港未见流行 市民仍需时间适应

撰文: 马健彰
出版:更新:

香港手机支付系统数目繁多,现时有13间公司拥有金管局发出的储值支付工具(SVF)牌照,当中包括不少“名牌”,例如Tap & Go、TNG、支付宝、Apple pay等。

不过,香港人对“电子支付”未见太大反应。其中是因为技术仍未普及,就连用于交通支付亦不常见。难以吸引市民从现有的八达通、信用卡及现金支付体系,再使用多一个支付工具。

与内地相比,更加是“差天共地”。联合国年初发表报告指,支付宝连同微信支付,2016年的交易额一共录2.9万亿美元(约22.62万亿港元),较2012年的810亿美元(约6,318亿港元)大增约35倍。但香港首季有关交易量却不升反跌,只有13.56亿宗,按季下跌3.7%,交易额294.33亿元,按季亦跌1%。

支付宝的手机版出现,交易变得电子化,令内地减少伪钞的问题。(资料图片)

TNG创办人:港人手持几张信用卡 难说服转用手机支付

TNG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江庆恩就认为,香港成熟的金融体系反而成为发展电子支付的绊脚石:“由于每个香港人手上都持有几张信用卡,好难说服到他们转用手机支付,因此成为最大障碍。”

他续指,信用卡固然方便,但有很大保安漏洞。“例如你去餐厅用信用卡结帐,收银员在背后盗用信用卡也说不定,最终对商户及用户都没有保障。”

TNG创办人江庆恩承认,手机支付仍未算普及,香港人需要时间适应。(杨晴摄)

梁继昌:政府应做好监管 并开放现有平台

手机支付未在香港普及,立法会会计界议员梁继昌就认为政府的角色,在推广上是非常重要。他指出,政府不必直接投钱落电子支付公司身上,但应该开放平台吸纳电子支付公司落标。他举例,政府可以在各大隧道收费亭招标,吸引电子支付公司在收费亭安装自家收费机。

梁继昌相信香港的独特金融地位,有必要营运一个独立电子支付系统,同时令内地及其他国家可以接纳。他预计,市场日后自然会整合,出现寡头垄断的情况,但认为出现此情况亦不是坏事。只要政府做好监管角色,就有利整个支付市场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