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卢穗诚:“天价收购”将愈来愈少 但中资会继续海外购物

撰文: 余秉峰
出版:更新:
卢穗诚认为中资海外并购仍处于高峰期。(余秉峰摄)

投资银行瑞银的资料显示,中资企业在上半年进行海外并购的金额同比有跌幅,仅录得760亿﹙美元.下同﹚。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并购部主管卢穗诚则表示,这并不意味中资海外并购的意欲下跌,因为撇除去年一宗逾400亿元的并购交易,2017年上半年的并购交易额仅微跌数个百分点,相信今年的中资海外并购金额,将会是史上第二高的纪录。

卢穗诚指出,内地打击走资的措施,包括外汇管制等,对国企进行海外傋购的影响不大,例如中远海控﹙1919﹚与同系公司,就在本月收购香港上市、前特首董建华控股的东方海外﹙0316﹚,以及中国集团与万科﹙2202﹚等公司组成的财团,收购亚洲最大物流地产公司普洛斯(GLP)。内地民企虽然受走资措施影响,但仍积极进行海外并购,只是金额相对较少,一般在10亿元或以下,而且并购宗数有所增加。

老牌港资船公司东方海外,亦被国企吞并。(视觉中国)

今年并购主题:物流业

然而,卢穗诚认同,在限制走资的背景下,中资在海外并购不如中央出招前般出价进取,考虑并购方案和作价时变得更有“规举”,不会乱出天价,“合理返好多”,预期中资交出天价收购方案的情况愈来愈少见,令市场更健康。

对于中资积极在海外收购,卢穗诚解释中资企业面对的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当中有国企理解对手的优势和行业趋势,因此倾向直接并购同业,吸收对方的管理团队。对于被收购方,他们的控股股东除了看重作价,亦著眼两个方面,第一个保护员工不用被裁,第二是企业品牌获保留最少3至5年,由于中资一般愿意满足这两个条件,不少买、卖方一拍即合。

中资进行的跨国并购有周期变化,5、6年前流行能源企业并购,去年的主题是媒体。卢穗诚预期,今年会流行物流并购,原因是内地电商业蓬勃,而电商业与物流和地产业其实息息相关,地产公司的并购难度较高,因此物流公司成为电商龙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