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说明书】25+才明白再不是小孩:家人求相处,别执著相知!
黄伟文在我小学的时候写了一首歌给Twins,那时我很喜欢,跟同学分配角色二人合唱。但那歌词,却是这数年才听懂的。有次下班,手机随机播放,唱到一句,不禁“眼湿湿”:“成年后,甚么都不可再有成人迁就。不要走,前去在人群内会磨炼到够。”-《幼稚园》
成长是放手,偏偏人总是不依:儿时是第一次走进幼稚园,还记得你是如何抓着父母衣角哭闹?毕业后,手是放开了,还是更紧了?因为你总会明白,所谓自由,有时只是准时回家与家人吃饭。到真正不得放手一刻,便是生离死别时,因为终于没有人把你当小孩了。明明时日苦短,有人越大越“生性”,顽皮不再;有人却与家人越走越远,当中到底是甚么出了错?这儿就不说爱情,说说如何跟家人相处。
家人求相处,非相知;诫说:“他们不明白我!”
记得数年前“占中”,我庆幸家人“政见”与我一致,我做甚么决定,他们都十分支持;但这却在不少家庭中激起“世界大战”,两代人分起党派来,小则口角,大则离家出走。这样是何等无谓?若自问没有极高游说技巧,加上无限耐性的,就别向高难度挑战吧。不够道行,倒不如转移话题,起码这样大家赚了快乐,一团和气。
你想说:“他们不明白你?”那你又何尝明白他们呢?要知道,大家成长环境不一,所经历的事不同,造就不同的价值观,为何你的三言两语便可改变他人,经历50年累积下来的看法呢?而这回事,放诸生活大小事上,都是一样。避谈是非,不强求他们要百份百的明白自己,便会发现,其实与家人相处,并没有想像中难。
毕竟,家人求相处,非相知。
母亲节送甚么?时间是最好的礼物⋯⋯再加一点点心思。
母亲节即将来到,人人苦恼:母亲节送甚么?到哪儿吃饭?花束会否特别昂贵?
其实,最好的礼物是时间。一读大学、再工作,人人像是插了翅膀似地,有多远,飞多远。但工作数年,四处游历,看了世界之大,老套一点说,竟发现百吃不厌的还是“屋企饭”;目标多远大,也不及“过时过节”,不会遇上塞车,准时与家人吃饭。那当然,我不会天真地哄骗说天天都是“母亲节”,一点点的心思,还是需要的。
而家母十分醒目,我问:“妈,要甚么?”她说:“等我想想再答你。”笑嘻嘻后便很认真的在想。看来我不只要有时间、心思,金钱也是需要的。
【成长说明书】执著当“好人”?不如不好不坏,做自我中心快乐人
语言无“眼”,没有一句话是出于讨厌的
关系要和谐,只要记着一点:“没有一句骂你的话,是真心的”,便不会有“隔夜仇”了。
骂人为甚么?很多时,只是宣泄怒气。而你自问,发怒时候你还会说好听的话吗?当然不会!曾看过一篇心理治疗师的分享,她跟病人说:“没有一句骂你的话是关于你的,因为更多的,其实关于他们自己。如他们的心情、看法。”治疗师反思,其实这道理放诸自己身上也一样,又何苦介怀、执著家人说过那一两句无心之言呢?
况且,怎样的骂,还是改不了姓氏,怎样的不顺眼,也不曾像街上、工作上遇到的“牛鬼蛇神”吧。对他们尚可笑脸迎人,对家人为何不能?
同一屋簷下,是几生修成的缘份能换一辈子的相处?这有多难?想到这儿,便没有甚么能使我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