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叶德娴、放行梁家辉 内地疑“厉行赏罚”招反效果
逃犯条例争议延续至今,中国官方直到七一占领立法会事件之后,才大规模发动舆论攻势还击。不过短短几日间,最受关注的不是官媒如何“谴责暴力”,也不是外交系统如何指控“外国势力”,焦点反而落在两位香港明星身上:叶德娴和梁家辉。
香港有游行和言论自由
叶德娴是歌视两栖的资深艺人,曾获威尼斯影后殊荣,她历来政治立场鲜明,于2014年公开支持占领运动,出心出力录制歌曲和站台,之后也曾为泛民阵营助选,然而尽管如此高调,内地一直都未有加以“惩罚”。到了是次政治风暴,叶德娴同样多次走上街头,批评港府“暂缓”修改逃犯条例,坚持不用“撤回”一词,“当我们人民是蠢的”,不过这次却惹来官方回响,其经典金曲被下架。
封杀令一出,叶德娴的遭遇迅即掩盖所有内地官方表态,引起香港舆情回响。香港和内地不同,和平游行是基本权利,大家都有自由去公开表达意见,况且叶德娴只是在示威队伍中以个人身份,简单就反修例谈反修例,言论不见得触及甚么“红线”,对比过往更是低调。可是官方既不容纳异见,也未诉诸笔墨驳斥,而是采取以本伤人的封杀令,难免会在香港为人诟病。
“盲目封杀”和“盲目捧杀”
归根究柢,内地机关一向改不了“机械式”操作的老毛病,一碰敏感议题就有杀错无放过,平白将小事化大,大事化作舆论风波。早在叶德娴被封杀之前,反修例相关歌曲都一一被禁,社运名曲《皇后大道东》解封20年后才度被禁,基督教圣诗《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也疑似逃不过封杀。坦白讲对于内地民众而言,他们本来就不太关注反修例事件,更不大关注哪个艺人上街抗议,哪首歌曲是抗议象征,不过经官方“逆向宣传”,反倒忽然间抓到了舆论焦点。
内地审查机关弄巧反拙不是头一次,除了“盲目封杀”之外,还有更加可笑的“盲目捧杀”。相比叶德娴,影帝梁家辉就站在政治光谱的另一端,他于6月30日身穿蓝色上衣,参与“撑警大集会”,向现场传媒表示绝对支持香港警察,但就未有走到台上发言造势。他大概和叶德娴抱持同样心态,作为公众人物不介意以个人身份讲几句,就事论事,但就不想被视为要充当“演艺界代表”,为任何阵营扮演发言人角色。
“真心”或被视为“利益交易”
内地官方审查机关显然有不同想法。梁家辉自导自演的《深宵食堂》早已完成拍摄,之后却疑似一直在审批程序“卡关”,直到“撑警大集会”后两天,亦即7月2日突然获批上映档期,兼且获得官媒《环球时报》加持。作为由日本引进的影视作品,《环时》认为梁家辉版《深夜食堂》充满中国味:“做一些中国的食物,讲一讲中国老百姓的故事。”
在内地当局眼中,不论是叶德娴金曲下架,抑或是梁家辉电影放行,都是“赏善罚恶”的一体两面。不过事情看法还有另一面,官方以财大气粗的态度,对付和平游行的艺人,不去以事论事,反倒是盛气凌人,至于梁家辉如“真心”支持警方就更加无辜,其现身说法有可能被视为“利益交易”,为人讥讽。总而言之,香港舆论生态不同于内地,不一定适用官方所习惯那一套“义正词严”的奖惩方法,甚至可能引来反效果,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