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解禁20年 《皇后大道东》为何再遭审查封杀?

撰文: 赵观祺
出版:更新:

逃犯条例修订风波闹得满城风雨,甚至成为国际新闻,不过由于官方封禁,内地网络上却鲜有讨论和报道。这股封杀潮甚至不止于新闻资讯,甚至殃及池鱼,著名流行曲《皇后大道东》也在解禁近20年后,再次成为“禁歌”。

反映回归前徬徨与焦躁

《皇后大道东》一曲隐约透露,市民对“一国两制”没有信心,担心香港最终会落得“面目全非”的地步。对转变的忧虑首先体现在事物上,歌词提到原本硬币上那“皇后”尊容,可能变成了“烈士铜像”,还有虽然公共交通仍继续服务大众,路线站名却可能已大幅改动,“旺角可能要换换名字”,香港市民一时之间都要“问问何事”,才搞得清前行方向。

《皇后大道东》歌词。(影片截图)

除了事物更替,《皇后大道东》一曲也提到“人面全非”,“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大批市民移民英美澳纽加,香港就改由“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总而言之,这首歌没有明确提及“一国两制”或“主权移交”,可是其中歌词却反映当时市民的徬徨与焦躁,以为九七回归后香港不只“物非”,同时也是“人非”,未来的香港将会换上全新面貌,自己不太熟悉也不太适应。

毋须过份解读封禁意味

其实《皇后大道东》于1991年刚一面世,旋即被内地禁播,时值1989年六四事件后两年,中国政经环境尚处于高压状态,信心危机亦触发新一波港人移民潮,官方自然对一切“潜在问题”更加紧张,采取有杀错无放过的态度,即使是看似无伤大雅的戏谑流行曲也不例外。是次封禁一禁就是10年,到了2000年回归局势大抵欲稳定,《皇后大道东》才终于获解禁,容让两地民众以平常心回顾过往,对过去的疑惑和恐惧置诸一笑。

事隔20年后,《皇后大道东》再次被封禁,直接原因是内地民众即使留意到反修例风波,但碍于审查而无法直抒己见,于是就藉著分享名曲以凭歌寄意,结果审查之手决意要封禁所有消息渠道,再次“有杀错无放过”,连间接表达的灰色地带都容不下。如此看来,外界毋须过份解读“二度封禁”的意味,因为这只是审查机关严查下的一贯操作,个中并无深层次政策意义。

堆砌没有异见的“舆论场”

可是政治上“观感即现实”,《皇后大道东》再度被禁,加上反修例风波的封杀程度与六四无异,同样是提都不能提,难免会惹来诸多不必要的揣测和类比,忧心香港与内地关系持续恶化,中央对香港的管制会更趋严厉。追本溯源,诸如此类的捕风捉影源于审查机关的僵化思维,办事情倾向“一刀切”和“常规化”,意图以简单强硬的政治红线和道德律令,强行堆砌没有异见的“舆论场”。

问题是世上不存在“完美舆论场”,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试图建立一个整齐划一的社会纯属空想,而且不可持续。回到反修例风波,首先从实效看,内地民众支持港府修例的声音不绝于耳,审查机关根本毋须“一刀切”封禁,其次近年中共常说要有“制度自信”,然而动辄就要删除封杀,大小事情都不能讨论交流,无异于授人以柄,惹来诟病和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