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级浪漫!山东潍坊用风筝再现太空站对接 风筝之都年产值20亿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4月16日在东风著陆场预定区域成功著陆,三名航天员完成任务安全返航。4月17日有“世界风筝之都”美誉的山东潍坊用长达160米的巨型风筝重现神州十三号成功与太空站对接和航天员出舱等名场面。网民盛赞“给潍坊人一根绳,他们能放飞全世界。”
据了解,山东潍坊有“世界风筝之都”的美誉,风筝在内地市占率约80%,全球市占率超65%。风筝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每年潍坊都会举办国际风筝会,曾创下超过一万只风筝同时在天上飞的健力士世界纪录(Guinness World Records)。潍坊让传统技更与国际品牌、网络游戏结合,“颠覆式创新”成功带动地方振兴。
四大风筝产地 山东潍坊脱颖而出 年产值破20亿
微信公众号“体育大生意”指出,风筝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风筝讲究“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四大工艺,并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流派。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但潍坊靠著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以及各种创新尝试成功拿下“世界风筝之都”的名片。
微信公众号“体育大生意”报道,潍坊风筝年产值高达20多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市占率约80%,全球市占率超65%。若在电商平台搜索“风筝”关键词,搜索出的风筝产品几乎都是制造自山东潍坊,即使发货地址不在潍坊的店铺,商品产地也显示是在山东。
宣传和创新是潍坊成功的关键,其中潍坊国际风筝会扮演关键角色。潍坊曾在2011年国际风筝会举办万人同放风筝活动,当时以10,465只风筝同时放飞,成功刷新健力士世界纪录。
此次引发热烈讨论的中国太空站主题风筝便是在潍坊国际风筝会委托下,由第四代潍坊传统风筝传承人刘志江及潍坊班墨风筝公司20余成员制作,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
这个由资深工匠组成的团队,花了两个多月,透过结合传统技法和现代数位技术的方式,逼真地展现了神舟十三号与天宫号太空站对接,以及太空人出舱太空行走的景象。
据了解,这个主题风筝宽3.5米、长8米、高3.5米、腰节长150米,整体长度达160米,分为天宫空间站、神舟飞船、龙尾3部分,其中腰节有30个圆形图片纪录了中国航天的成就,采用“风筝碰”等传统制作技艺。衔接部分还采用透风性强的材质,通过电机和遥控完成模拟对街过程的效果,而模仿航天员出舱的环节则采用滑轮组和杠杆原理。
刘志江透露,自己未来也希望创作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新型传统风筝作品,构思一些大胆主题性作品。同时,也要致力于传统风筝的复原和修复工作,培养更多地非遗技艺的传承人。
贵州茅台酒、抗疫志愿者 在潍坊“什么都能飞上天”
据了解,潍坊人有创意也注重知识产权的申请,目前中国拥有1500余条风筝相关专利申请信息,其中外观设计类700余条,实用新型类550余条,发明类200余条,多半来自山东潍坊。
风筝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振兴。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潍坊市坊子工业发展区的王家庄子村年产值就达到2亿多元人民币,过半居民从事风筝或与风筝有关的产业,即使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能通过制作风筝月收三四千元。
近年来,王家庄子村吸引到不少“风筝二代”以及外省年轻人前来就业、创业,通过风筝直播带货、风筝短片等方式拓展销售途径。
目前,王家庄子村风筝产业过半收入来自电商,村里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占地2200平方的风筝文化创意馆,也在规划建设风筝文化产业园,提高创造转化率、丰富产业链条。
风筝也能很“潮” 潍坊与电竞结合
据了解,近年内地的风筝产业一直在向年轻族群靠拢,作为一个体育或文化项目将其带入校园是方法之一。在“全国风筝之乡”广东省阳江市,全市30多所学校建立“阳江风筝制作技艺传习所”和“阳江风筝传承人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体育大生意”指出,风筝课程在宁波古林镇中心小学也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学校拥有超5000平方米的活动场,3000平米的室内体育馆,满足各类传统风筝和运动风筝风筝的放飞和训练,体育老师同时也是全国一级风筝裁判员。
此外,风筝也积极跟时尚圈、游戏、露营等旅游业等结合。2020年,《王者荣耀》曾上线《轻风戏纸鸢》风筝互动游戏,吸引超过8000万人参与,玩家在游戏里共制作了几十万只风筝,“李元芳飞鸢探春”游戏造型销量更突破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