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延禧》成经典 明朝剧没人睇 只因清朝皇帝更会谈恋爱?

撰文: 蔡苡柔
出版:更新:

日前,新媒体数据监测公司“Vlinkage”发布文章指出,今年4月开始,内地历史剧集一直缺乏存在感,过去受欢迎的清宫剧曾占据影视市场大片江山,但剧情相似,观众已经审美疲劳,有部分影视业者将眼光放到明朝。不过,比起清宫剧多部经典之作,明朝历史剧除了《大明王朝1566》外,相对没有代表作,

Vlinkage指出,内地古装剧可以简单的分为虚构时空背景的“架空剧”,和故事会明确提到真实朝代的“历史剧”。其中,占据历史剧半壁江山的就是清宫剧,从《金枝欲孽》到《后宫甄嬛传》再到《延禧攻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经典的清宫剧。

其中《后宫甄嬛传》和《延禧攻略》更是两大经典,红遍两岸三地外,更创造许多流行词,引发追剧热潮。

为何独独是清宫剧受欢迎?

清宫剧多年来在电视剧市场中的蓬勃发展,“宫斗”和“玛丽苏”(指女主角平凡却得到众人的喜爱,无所不能,是完美的化身)是两大关键字。

Vlinkage分析,清朝宫斗剧特别受欢迎原因有二。其一,清朝作为距现代最近的封建王朝,相比其它朝代,有著详实的记载史料,还有很多民间口口相传绵延至今的野史,这些内容都是影视创作者绝佳的取材物件。

延禧攻略中的断发一幕,令人心酸。(《延禧攻略》剧照)

例如,《延禧攻略》中佘诗曼饰演的娴妃成为继皇后,与乾隆断发决裂的片段是戏剧性的一幕。在史料上,继皇后乌拉那拉氏断法和乾隆决裂的原因众说纷纭,有很强的戏剧张力,因此乌拉那拉氏在《如懿传》中成为主角。

第二,清朝作为一个十分成熟,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对后宫的压迫也到达巅峰,要爬升一级要靠老老实实熬年份,越级的情况难发生,反而助长向上爬的欲望,因此人心诡诈、互相倾轧的宫斗故事特别容易引人入胜。

雍正是古装“霸气总裁”?

至于清代又为何适合发展浪漫爱情的“玛丽苏”故事呢?从《宫锁心玉》到《步步惊心》,从皇太极到乾隆,清朝几乎每个皇帝都在萤幕上谈了不止一次恋爱,中国的皇帝何其多?为何清朝的又特别受青睐?

Vlinkage剖析认为,这些皇帝在史料中的形象就非常有人格魅力和戏剧张力,是典型的“杰克苏男主”(完美男主角)。

以经常出场的雍正皇帝为例,他既有不辞辛劳、勤政为民的一面;同时又有精于权术、阴狠果决的一面。“九子夺嫡”的历史背景,既有权力与感情的撕扯,增加尖锐的矛盾冲突,又有足够多的历史人物套在“N个男主都爱我”的玛丽苏故事中。

(《步步惊心》剧照)

《步步惊心》就是最好的例子,除了四爷雍正,温润如玉却不受偏爱的八爷胤禩,潇洒肆意、侠肝义胆的十三爷胤祥都有许多粉丝,看剧时网民对于谁是男主角更曾展开一场激辩。

值得一提地是,清代剧的出现和网络文章息息相关。1980、90年代,香港和台湾都曾掀起过一波戏说清史的风潮,如《戏说乾隆》、《还珠格格》,娱乐产品匮乏的年代迅速火遍两岸三地,初代网文作者从这些电视剧中汲取灵感,势必会影响她们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取向。

《步步惊心》、《独步天下》、《梦回》的原著小说,就曾经被网友称为“清穿三座大山”,引领一代互联网小说的审美风潮,影视化之后,这种风潮又被顺理成章的带入了电视剧市场。

《独步天下》影视化并未走红,豆瓣仅4分,图为演员唐艺昕。(剧照)

随著内地对于影视政策相关的规管不断收紧,观众审美已经日益疲劳,要求也更高。清宫剧目前也达到瓶颈期,市场和创作者们开始有意识的探索其它朝代,明朝,就是其中一个突破口。

清朝剧靠“宫斗”和“玛丽苏”闯出一片天,明朝剧为何找不出吸引观众的方式?首先,明朝为防止外戚专权,妃子大多出身地位不高,在历史上有存在感的更不多,没有什么宫斗的氛围。

另外,明朝广为人知的皇帝也就那么几位,人格魅力也不够而且毁誉参半,没有雍正的霸气和乾隆的风流,难以吸引粉丝。

明朝企图主打“家国关系”

明朝电视剧在叫好叫座的《大明王朝1566》后,鲜少有经典作品。基于这两点,近年来播出的明朝剧选择了一个独特的突破口,那就是“家庭关系”,希望能凸显帝王人性化的一面。

Vlinkage指出,明朝剧能主打家庭关系的关键在于,许多剧集以朱棣为核心,叔侄阋墙的“靖难之变”历史背景下,朱家祖孙几代的亲情关系有许多可以延伸成戏剧情节的地方,家事国事融为一体,以小见大,带动整个大朝代的故事。

此外,历史上朱元璋以乞丐出身,把他和后代子孙间的家庭关系与一般普通百姓类比,也更加没有违和感。2019年播出的《大明风华》评分不高,剧中虽聚焦汤唯饰演的孙皇后孙若微,但最受观众欢迎的却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代人间的“搞笑日常”。

今年4月,明朝历史剧《山河月明》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朱元璋、朱棣、朱标、马皇后四人,父子、夫妻间的相处日常。

在剧中,朱元璋是皇帝,也是一个温情的丈夫和护儿子的大家长,对马皇后,他一口一个“婆娘”;对儿子,他则会抽出时间偷偷的去看他们上课,心疼他们被教书先生打手板,十分有人情味的一面展露无遗。但目前该剧仍毁誉参半,与《大明风华》一样未能有效地的吸引观众注意。

Vlinkage指出,比起朝代不明的古装偶像剧,历史剧更难放开手脚,动辄被观众指控“不尊重史实”,但如果走严肃复杂的正剧路线,如何把控敏感话题也不容易,加上投入成本高,观剧门槛也高,难以收获与投资相应得报酬和收视。

不分朝代,内地历史剧在经过政策管控、市场调节后,如何平衡历史真实与娱乐属性,讲出人人都能接受的好故事,是新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