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二号古船于上海启动打捞 属体量最大古代木质沉船之一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周三(2日)在上海打捞局外高桥码头正式启动,其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将掀开清代同治时期木质帆船长江口二号的神秘面纱。

据澎湃新闻报道,长江口二号古船为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其八年前由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重点水下考古调查期间发现,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具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自2016年起,上海市文物局牵头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和武汉基地、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上海大学、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等专业机构,每年对该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探摸和多学科研究。

经确认,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所在水域水深8至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27°。古船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从勘测情况看,古船船型疑为明清时期在上海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

同时,舱内有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去年7至9月,考古人员还清理出元代瓷器和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

+4

近年水下考古调查显示,长江口二号船受水流冲刷严重,尤其在长江口水势流向改变下,加速露出河床表面。故此,当局决定对其实施整体打捞与保护,并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该技术结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隧道盾构掘进、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届时将以顶进发射机架驱动22根巨型“弧形梁”在长江口二号古船底部形成一个长51米、宽19米、高9米的弧形沉箱,把古船及附著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

古船预计可望在今年底前完成打捞与迁移任务,而上海市将选址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筹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