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泉州二度申遗终成功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25日(周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在提交大会审议正式获得通过,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共有56项世界遗产。
泉州申遗项目的部分古迹遗址(点图放大):
+6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已是二度申遗。申遗遗产点从16处增加到22处,遗产区面积总计536.08公顷,缓冲区面积总计11126.02公顷,分布在自海港经江口平原并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区的广阔空间内。
在10-14世纪的海洋亚洲时期,复杂而快速发展的航海网络蓬勃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了学者所谓的第一个全球贸易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泉州处于商贸中心,并超越了自唐代即占据海洋商贸重要地位的广州。
目前学者们还不能完全追溯到泉州在宋元时期成为繁荣港口的开端,一些学者认为泉州海运发展的开端可追溯至8-9世纪。但从10世纪开始,泉州就逐渐成为海洋商贸中心。
泉州的成功得益于当地的地理条件,如泉州湾水域较深,通过晋江可直达城市海滨。在1087年(北宋期间)建立的泉州市舶司,更使得泉州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官方地区。此后,当地还建立了南外宗正司,进一步推动了海洋贸易的繁荣。元代海洋贸易的爆发和泉州的成功,更加强了亚洲南部沿海各港口之间的联系。然而在元末明初时期,许多商人涌去了东南亚,泉州开始衰落。
本次泉州申遗项目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