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她说》“容貌焦虑”上热搜 大陆女性对美的再定义

撰文: 林君颖
出版:更新:

由中国大陆知名影星赵薇监制,探讨女性困境的独白剧《听见她说》于日前推出。该剧第一集《魔镜》,演员齐溪饰演一位有容貌焦虑症的女子,近半小时的独白,边哭边卸妆道出女性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内心背负了多少来自外界、他人的压力,也让观众看到女性的内心世界。

《听见她说》第一集《魔镜》,引发网络热烈讨论。(微博@腾讯视频听见她说)

《魔镜》聚焦在女性相当普遍的容貌焦虑议题上,甫推出随即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不少网友表示有类似遭遇:“一点也不喜欢自己的容貌”、“说出了我的心声”。但《魔镜》结尾只给出一个相当朴实的答案,就是要从变得狭窄、单调的美中,找回自己并接受、包容不完美又独一无二的自己。

相当有趣的是,影片重点在探讨女性在追求外貌的迷思,弹幕却有不少女性观众对于演员的妆容、皮肤评头论足,形成一个讽刺的现象。

此外,片尾的演员访问,也令人感到出戏,比如被问到如何保持活力,齐溪竟然开始置入性行销,说起某个牌子面膜有多好用也为人诟病。《魔镜》的拍摄方式,以及影片核心问题虽引起互联网讨论,但并没有更深度的挖掘,比如影片里的齐溪,因整形医生称赞她的外表,便打消了动刀念头,但没有再进一步涉及女性整容问题,不过在互联网上也掀起“你是为了谁而美”关于容貌焦虑的讨论,“容貌焦虑也因而登上微博热搜”。

《魔镜》主角齐溪在镜头前卸妆落泪,道出女性亮丽妆容背后的心酸。(微博@腾讯视频听见她说)

社交媒体与容貌焦虑

过分重视外貌,并非现代人独有,19世纪的欧洲有不少医师注意到,有些人因过份执著于自己身体细微,或是微不足道瑕疵而导致身心问题,在当时被称为“臆形恐惧症”(dysmorphophobia),被认为是由于心理上的挫折所导致的焦虑情绪,转化为身体上的病症。

直到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第三版,才首度把“臆形恐惧症”归类在“身体障碍症”(somatoform disorder,为生理找不出明显病因,却对身体有症状般的抱怨)。2000年时,才将其正式命名为“身体臆形症”。

该病症有以下诊断条件:如对他人难以察觉或是微不足道的身体外貌缺陷感到耿耿于怀、对于自认的身体外貌缺陷,出现频繁、重复的行为,像是不断照镜子、过度刷洗、反复询问他人自己的容貌,或与他人外表进行比较。

由于网络以及社群软体相当普及,人们自然会更在意自己的外在容貌。在整形风气相当盛行的韩国,对于容貌焦虑也有非常多的讨论,改编自漫画《我的ID是江南美人》的同名韩剧,即探容貌的观念矛盾,比如股吹“自然就是美”、“内在最重要”等价值观念,但实际上是拥有亮丽外表的人比较吃香、对外表平庸的人不友善的社会。整个风气像是逼迫著外貌平平的人去整容,但整形后,又会被讥笑曾经动过刀,不再“自然”。

《整容液》使用恐怖片惊悚的方式,呈现出人们对于“美丽的容貌”的追求,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Facebook@耶鲁黄)

动画电影《整容液》,即是个人们追求“美丽的容貌”到走火入魔的例子,该片除了通过惊悚的手法,表现迷失在“美丽容貌”的女性外,同时表达对于韩国民众审美过度单一的隐忧。

从此次,《魔镜》探讨的女性容貌焦虑,也带出许多对于“美”评价的讨论,包括美不应该是单一、狭窄的“白”、“瘦”、“高”等。而此次网友们对“容貌焦虑”的大量讨论,也让社群时代“自我形象”被放大的问题显现,让人们得以意识到焦虑产生的原因,摆脱他人凝视,也才有机会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