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爱滋病日】爱滋病戒毒者百态:有人重启人生 有人割腕自杀
今天(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30周年。今年的主题是“知道你的感染状况”(Know your status),建议透过较早检测来更好地防治爱滋病。但联合国最新报告称,仍有四分之一的爱滋病毒携带者不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
广西的戒毒所中有不少身患爱滋病的戒毒人员,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进入戒毒所后才得知感染爱滋。自2009年起,当地戒毒系统就逐步加强了对爱滋病戒毒者的管理与帮扶。10年间,有患者在毒瘾和病痛下挣扎反复,甚至选择自杀;亦有许多患者成功戒毒,回归社会开启新的生活。
广西一间戒毒所爱滋病集中管理大队的警员介绍,戒毒人员与警员之间一开始的对立情绪突出,爱滋病戒毒人员觉得将他们集中管理是在“贴标签”。由于防爱滋知识缺乏和对爱滋病的恐惧,加上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和误解,警员的工作开展得十分艰难。
不过,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从2009年起开始加强对爱滋病戒毒者的管理与帮扶,除了医疗设施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经过10年的努力,这些爱滋病戒毒者与警员之间的关系逐渐从对立走向依赖,还有人回归社会、结婚生子。
曾意志消沉 戒毒后重启人生
2013年,刚进入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王昭莺就被查出患有爱滋病。当时,她曾反应激烈,一遍遍在嘴里重复着“不可能”,并要求医生对她重新检查。
在结果得到确认后,王昭莺开始变得消沉,且不愿与人接触。有一天深夜,王昭莺将自己用过的纸巾塞入戒毒所的一根水管,后来遭警员发现并制止。警员经慎重考虑后,将事件定性为她渴望关注的普通事件,而没有对她作出严重违纪处理。警员说,也许是自那以后,王昭莺感受到了他们的关怀,与民警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改善。
2017年9月,戒毒所的民警们收到了王昭莺寄来的喜帖。得知王昭莺收获幸福,爱滋病集中管理大队的警员都为她感到高兴。王昭莺婚礼当天,戒毒所的许多民警都前去参加了这场不一样的婚礼,她的故事亦传为这间戒毒所的一段佳话。事实上,早在王昭莺之前,该所就已有3名爱滋病戒毒者在回归社会后收获爱情,其中2人通过母婴阻断技术生出了健康的孩子。
因病被家人放弃 劝说后家人重聚
许多戒毒人员在查出身患爱滋后,家人就将他们彻底放弃。虽然所方规定家属每月可前来探视一次,但是在爱滋集中管理大队,很多戒毒人员一年都见不到家人,这让他们看不到希望,更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
2012年,一名爱滋病戒毒人员张绍安因亲情缺失,选择在宿舍内割腕。警员在闭路电视画面看到这一幕后,即刻奔向了事发宿舍,看到满地是血。他并未多想,背着他赶往医院,到医院时血已经流了警员一身。
这次的事件最终没有对警员带来任何风险,但让许多爱滋病戒毒人员看到了他们的关怀与勇气。在得知张绍安自杀的原因后,警员曾驱车前往他家中,与他的家人进行了一次长谈,讲述了张绍安的现状,亦谈到一些关于爱滋病的基本常识。经过警员的极力劝说,张绍安的家人来到戒毒所与张绍安相见,这家人的心结也就此打开。
这场“流血事件”消除了大部分警员对爱滋病患者的恐惧心理,而戒毒人员与警员之间的关系亦愈发融洽。张绍安的改变,亦令到许多爱滋病戒毒人员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广西戒毒管理局生活卫生办主任黄杰明说,许多爱滋病戒毒者在戒毒所产生了依赖心理,甚至对回归社会之后的日子感到恐惧。因担心外界歧视,有人还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不过黄杰明亦乐观看待,认为消除歧视不是不可能,但需要时间,“我们用了10年时间在广西戒毒系统内部做到了这一点。在高墙之外,我相信在未来的情况会愈来愈好。”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