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考古发掘四朝城墙“叠罗汉” 揭示两千年来城建史
撰文: 盛昀
出版:更新:
《广州日报》报道,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报“小马站一流水井古城遗址”考古工作取得突破,发现东汉晚期、东晋、南朝及唐代广州城西城墙的一段及其附属设施,出土汉至民国时期陶器、瓷器、铁器等文物共2800件(套)。
据介绍,广州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位于越秀区中山五路南侧,地处广州古城腹地。
广州广播电视台报道,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遗址东部发现东汉晚期、东晋、南朝及唐四个朝代叠压的城墙。
据介绍,广州城属于典型的“古今重叠式城市”。有考古人员推测,城墙自东汉末年建成后,在东晋、南朝时期不断修缮、加建,并沿用至唐晚期,也说明了东汉至唐代广州城的西界,在近700年间未发生变化。
《广州日报》报道, 考古人员在发掘区域东部和中部清理了五代南汉时期大型建筑基址和唐宋时期西湖石筑、木构堤岸,并发现疑似码头的遗迹。
报道又指,在发掘区域西部清理了明清时期流水井古道、明代大型居址和清代书院建筑基址。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砖瓦、瓦当等建筑构件和礌石、蒺藜等城防用具,以及汉至民国时期陶器、瓷器、铁器等文物共2800件(套)。
陕西发现距今约4500年石城遗址 核心区达10万平方米汉代复合鱼鳞甲首现海昏侯墓 专家:代表汉代制甲工艺最高水平“敦煌守护神”常书鸿 用一生守候千年莫高窟唐代戍边西域官兵生活曝光 烽火台内竟藏爱情文学名句“古人类长廊”十堰市新发现4处史前遗址 远至旧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