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长廊”十堰市新发现4处史前遗址 远至旧石器时代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据湖北十堰市博物馆周二(19日)消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十堰市博物馆在丹江口市近日在开展汉江北高速公路十堰段文物调查期间,新发现三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地点),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文化遗址。至此,十堰市已被发现的史前遗址,总数达238处。
据《极目新闻》报道,新发现的三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位于丹江口市丹赵路街道茅腊坪村,分别为羊山旧石器遗址第一地点、第二地点、橘树林旧石器遗址。羊山旧石器遗址第一地点、第二地点,地表种植经济作物,裸露少量打制石器,不见磨制石器和陶片。通过观察遗址暴露的断面,该遗址保存有1至2米厚的更新世红土堆积。
调查人员采集到近20件石制品,原料包括石英岩、脉石英、千枚岩和粗面岩。石制品类型包括手镐、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橘树林旧石器遗址,地表种植大量橘树,遗址保留约0.5米厚更新世黄土堆积。调查人员采集2件脉石英石制品,1件为单台面石核,1件为石片,人工打制痕迹明显。
至于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文化遗址位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的台地之上,其高出周围农田约1.5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表裸露有新石器时代、两周、汉代陶片、磨制石器,六朝时期和唐、宋代瓷片。遗址保存较好,从断面观察,文化层接近1米。
报道指,被誉为“古人类长廊”的十堰被学术界是研究人类起源、演化和发展的资料宝库,特别是以学堂梁子遗址为核心的汉江流域同时发现有梅铺猿人遗址、白龙洞遗址、黄龙洞遗址等众多的旧石器化石点,拥有罕见的资源富集现象。新发现的四处史前遗址,将为十堰地区旧石器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与依据,对见证鄂西北地区古代人类生存活动、迁徙演变、人群互动交流等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