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家看剧时在想什么?从机医、月薪娇妻看称呼如何定位关系

撰文: 转载
出版:更新:

【艺文编按】人们每天沟通离不开语言,措辞稍微更改,意思就可以大为不同,譬如区分亲疏尊卑的称呼不仅攸关说者如何定位关系,更是乘载了人际关系的情感重量。本文摘自麦田出版《语言学家看剧时在想什么?》第四章,作者苏席瑶以“追剧”角度插入,从《机智医生生活》、《月薪娇妻》、《星际启示录》三部热门影视作品谈“称呼”大不易,让读者轻松入门语言学。

书名:语言学家看剧时在想什么?从时事、热门台剧、韩剧到经典电影,认识日常里无处不在的语言学,探索人类思考与互动背后的奥秘
作者: 谢承谕, 苏席瑶
出版社:麦田

对他人称呼的意涵

二〇二〇年的热门韩剧《机智医生生活》,以医院为背景,描绘医生、病患和生死拔河的日常,以及医师、护理师相互扶持的情谊。剧情看似琐碎,却也充满温暖正能量。

《机智医生生活》,目前共有两季,分别于2020年及2021年播放,由曹政奭、柳演锡、郑敬淏、金大明、田美都主演,以一间医院为背景,讲述在这间医院工作的5名由大学时期已认识的医生的故事。

在第一季的第十集中有这么一个桥段:在神经外科教授蔡颂和与手下的住院医生聚餐的场合上,准备离开医院的总医师龙硕民,半开玩笑地对另一位住院医师许善彬说:“我们(uri)善彬,我不在你就没人可以刁难了,一定会很无聊吧?”此举马上引起蔡颂和教授的注意,询问龙硕民:“我们(uri)?你都这样称呼善彬的吗?”貌似怀疑起两人有著超乎同事情谊的关系。蔡颂和的疑问引得龙硕民不得不大动作澄清,把“uri”(我们)这个词,加到在场所有人的名字前,甚至连义大利面都成了“uri pasta”(我们义大利面)。不过是个称呼,却使得龙硕民对许善彬若有似无的情愫呼之欲出,可见称呼绝不是件小事!

《机智医生生活》中的“许善彬”医生(剧照)

不知道读者您是否曾经为“如何称呼别人”这件事情感到苦恼?不管是要选择使用代名词“你”、还是“您”;或是以名字称呼(例如我的全名“苏席瑶”,或名字“席瑶”);又或者以姓氏加上头衔或职业名称称呼(例如“苏小姐”、“苏女士”、“苏老师”、“苏博士”、“苏教授”等)。如何称呼别人,一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之所以不容易,是因为选择称呼的同时,说者也在定义自身如何看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

“你”、“您”选择大不易

早在一九六〇年,语言学家罗杰.布朗(Roger Brown)和亚伯特.基尔曼(Albert Gilman)针对法文中的人称代名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法文的第二人称单数代名词“tu”(近似于中文的“你”),和“vous”(近似于中文的“您”),这两个人称代名词背后有著复杂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意义:“tu”一般用在比较亲近的关系,“vous”则是较有礼貌的称呼方式。其他许多欧洲语言也有类似的分类,诸如拉丁文的“tu”和“vos”,俄文的“ty”与“vy”,意大利文的“tu”及“Lei”,德文的“du”跟“Sie”,瑞典文的“du”和“ni”,和希腊文的“esi”与“esis”。英文也曾经有过“thou”和“you”的分别。布朗和基尔曼把这类词𢑥统称为“亲疏尊卑人称代名词”(T/V),以下我们就泛称为“T”和“V”。

语言学家罗杰.布朗(Roger Brown)(资料图片)

亲疏尊卑人称代名词布朗和基尔曼的讨论虽然是以法文的“tu”跟“vous”为出发点,但许多语言都有类似现象。布朗和基尔曼以及后来研究相关现象的学者,于是以“T”泛指各语言里较亲近或较不带敬意的第二人称代名词,以“V”泛指较疏远或较带敬意的第二人称代名词。

即便中文也有“你/您”的区别,但是法文的“tu/vous”的用法,跟中文的“你/您”仍有些差异。法文的“vous”,同时又是第二人称复数代名词(也就是中文的“你们”)。至于为什么法文里尊称“您”跟表示多数的“你们”是同一个词?这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

故事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的拉丁文。罗马帝国在第四世纪分裂后,虽然东西两个帝国各有政权和皇帝,不过当时的罗马人并不觉得两个帝国彼此独立,而会认为是单一政体之下的两个统治单位。因此,百姓在称呼其中一位皇帝时,都会以复数的“vos”称呼,因为这实际上代表的是东西帝国的两位皇帝。

古罗马帝国凯撒大帝雕塑,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而这个以“vos”复数形称呼皇帝的用法,逐渐演变为一种尊称。到了中世纪,欧洲上层阶级常以“V”互称,表示尊敬和礼貌。下层阶级则延续原来的用法,以“T”互称。上层阶级用“T”称呼下层阶级,但下层阶级以“V”敬称上层阶级,因此,“T/V”的用法,除了原来亲近之于礼貌的差异,也成为权力位阶差异的象征。布朗和基尔曼由此归结出“T/V”使用的两大原则:权力位阶(power)以及亲近平等(solidarity)。若关系重点放在权力位阶的上下之分,则用“V”;若关系重点放在亲近平等上,则用“T”。

我们也可进一步参考社会语言学家黛柏拉.泰南(Deborah Tannen)一九九三年针对权力位阶和亲疏远近的研究。她提到,这权力位阶跟亲近度这两个面向,并不是整合、一致的。若将这样的架构套用到亲疏尊卑人称代名词的使用上,我们可以便可以更加具体地认识“T/V”的使用对应到权力位阶与亲疏远近两个轴线上的差异。

社会语言学家黛柏拉.泰南(Deborah Tannen)

若我得称呼一名比我位阶高,关系又疏远的人,例如不熟的长辈,或是关系并不亲近的长官,用“V”(中文的“您”)是个不会错的选择。这个例子就属于图1的第一象限。若我得称呼一个位阶低于我,关系又亲密的人,例如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关系很好的下属,用“T”(中文的“你”)也是个不会错的选择,此例则为图1的第三象限。

但是,称呼选择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第二跟第四象限。如果是位阶高、但很亲近的人呢?譬如熟识的上司、很亲近的长辈,到底是要用“V”展现尊敬,还是“T”表达亲近?如果是位阶较低,但关系很疏远的人,譬如没太多互动的同学或同事,是要用“V”表达礼貌,还是“T”表示友善呢?选错了,会不会变成表错情,拿自己的热脸贴别人的冷屁股?或者让别人误会自己很冷淡,其实只是想要有礼貌?

小小的一个“T/V”的选择,其实藏著大大的不易啊!

称呼背后的心理变化

中文里有一个能够规避使用“你”或是“您”的方式,就是直接用对方的称谓、头衔,或名字代替“你/您”(资料图片)

中文里还有一个能够规避使用“你”或是“您”的方式,就是直接用对方的称谓、头衔,或名字代替“你/您”。举例来说,若是不确定用“你/您觉得这样做好吗?”可以替换为“校长/总经理/老师/舅舅/小明觉得这样做好吗?”虽然这样看似解决了使用“你”、“您”的两难,不过实际上在选择对他人的称呼时,仍可能要跨过一些心理上的门槛。

在台湾尊师重道的氛围下长大的我,在大学时和教授互动总是恭恭敬敬。因此,研究所赴美读书时,对于同学们直呼几位作风亲民的教授姓名(例如“Lisa”、“Keith”、“Richard”等),一开始颇不习惯。即便觉得自己这样好像显得很拘谨、老派,还是习惯必恭必敬地用“Dr. Green”、“Dr. Walters”这样头衔加姓氏的方式才说得出口。足足过了一、两年以后,跟教授都慢慢熟悉了,我才开始有办法用名字直呼一位我很喜欢且尊敬的年轻女教授,后来也慢慢可以用名字称呼其他关系比较亲近的老师。不过是一个称谓上的选择,“Lisa”这个名字,在语言上只是两个音节的长度,但却花了我一、两年的时间才能顺利发出。因为称呼承载的是,在权力位阶以及亲近平等两相考量下,折衷出来的心理上和互动上的距离。

(《月薪娇妻》剧照)

近年热播的日剧《月薪娇妻》第二集里,认识不久就决定契约结婚的津崎平匡和森山美栗(又译为“森山实栗”),在介绍彼此家人见面时,被美栗的小阿姨发现他们以姓氏(津崎和森山)相称。为了不让家人对他们的关系产生怀疑,两人紧急开始练习以名字(平匡和美栗)相称,但是这个突然的转换让两人都感到无比尴尬,最后决定在名字后还是加上“san”(先生/小姐)这个敬语,才比较说得出口。这正是另一个称呼承载著关系重量的例子。

《星际启示录》生物学博士爱蜜利亚.布兰特(《星际启示录》剧照)

再以卖座科幻电影《星际效应》(编按:港译《星际启示录》)为例,片中有一幕短暂却关键的场面:前往外太空为人类寻找新栖地的永恒号太空人之一,生物学博士爱蜜利亚.布兰特,向太空船驾驶库柏说明,太空总署之前派出太空人进行探索任务,已有三位太空人回传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的讯息。此时,库柏察觉到,布兰特对其中一位先遣太空人沃夫.爱德蒙斯(Wolf Edmunds)带有特别的感情。究竟库柏如何在这个短暂的对话里察觉出这件事?这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少粉丝讨论。其中的说法是:在太空总署里,大家多半以姓氏互称以示专业,但当库柏问道“Tell me about Edmunds.”(告诉我关于爱德蒙斯的事),布兰特的回答是“Wolf is a particle physicist.”(沃夫是个材料物理学家)。在多半使用姓氏相称的工作氛围下,布兰特却用名字“Wolf”(沃夫)称呼了这位太空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引起库柏的怀疑吧。

(本文获麦田授权转载,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