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喷画艺术家入屋创作?(上)八十后创办人话无难度
画家以往时常受委托绘画壁画,作点缀装饰用途,壁画艺术“入屋贴地”,存活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例如,欧洲教会委托画家绘画教堂天花,栩栩如生地描绘圣经故事。最近上映的波兰电影《残影》,前卫艺术家Streminzki于1950年曾亦受咖啡厅委托,绘画室内的非洲壁画。
最近,香港有start-up开创“委托画家画壁画”的服务,接洽商业机构与艺术家的合作,让街头喷画艺术家在办公室绘画大型壁画,点缀空间之余,亦赚取报酬。
80后开创流动画廊 将艺术带进公共空间
80后的钟宇晴(Steph)于2009成立“Mob Art游艺”创意策划公司,她形容“MobArt ”是间流动画廊,多年来在餐厅、酒店、商场、推广活动里举办艺术联展,将本地艺术作品带入公共空间,让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欣赏艺术。
钟宇晴早年在英国修读经济,2008年回港从事金融行业。她喜爱艺术,不时收藏艺术作品,却对本地艺廊感到失望。“本地艺廊并不是面向公众,他们不欢迎大众人士去看,因为见你买不起而给你白眼,我感到失望。外国艺廊时常很热心地去讲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钟宇晴萌生念头——怎样将本地艺术作品带到香港人眼前?让香港人有机会接触艺术?
2009年,钟宇晴创立“MobArt ”创意策划公司,在工余时间经常到访艺术毕业展、火炭开放日等联展中寻找合适艺术品,包括油画、版画、雕塑等传统媒介,与餐厅、酒店、商场合作,以提供场地举办联展。钟宇晴认为,对艺术家和商业机构来说,都是“宝贵的第一次”。“年轻艺术家有机会第一次做展览、卖画,而艺术亦改变商业空间的用途,吸引不同人进来看画展、消费。”
喷画绘墙更贴地 客人尊重创作空间
“MobArt 游艺”初期的运作模式与一般画廊无异,从买卖艺术品的生意中获得利润。两年后生意未如理想,“MobArt 游艺”转营做顾问公司,接洽商业机构与艺术家的合作,今年3月开展“Draw On Wall”的计划,带艺术家入屋画壁画。“很少本地人购买艺术品,香港未有气候做艺术卖买生意。于是,我们作出转型,接洽艺术家在墙上画画,创作过程与观众沟通,更易被大众接受。画作有个框架,而香港人未接受太正统的艺术。”计划开展三个月,有八十个画家参与,创作风格截然不同,有人绘画抽象线条,有人绘画可爱公仔。公司的目标顾客群是个人家居、共用工作空间、餐厅咖啡厅和推广活动。
很多艺术家我行我素,坚持创作原则,商业机构会否难以合作?钟宇晴指,他们的客人大多提出简单意见,例如“在BB房画可爱图案、在公司里画抽象画”。然后,他们挑选几位合适艺术家,告诉客人其创作风格和主题,令他们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路向。观赏过往作品后,如果客人提出心仪图案,要艺术家绘画,公司与艺术家预先商量,如果画家不希望调整主题,客人便需选另一位艺术家。
钟宇晴又表示,很多艺术家预先绘画草图,让客人安心给予空间创作。定价方面又怎样呢?一米X三米的作品约为8000至10,000港元,四米X三米的作品为10,000至15,000港元。客人下单后,艺术家根据图案复杂性、颜色款式作出订价,而公司在该价格上多加30%的行政费用。
商业机构喷画需求大 艺术家有一定发挥空间
“很少本地人购买艺术品,香港未有气候做艺术卖买生意。于是,我们作出转型,接洽艺术家在墙上画画,创作过程与观众沟通,更易被大众接受。画作有个框架,而香港人未接受太正统的艺术。”
钟宇晴经常与艺术家及商业机构合作,争取媒体的曝光机会,问她曾有艺术家画出奇怪东西,令客人“不收货”的事。钟宇晴娓娓道来难忘经历,2015年,“MobArt 游艺”与PMQ元创方合作,邀请五十位艺术家在墙上创作,公司在画家创作前告知艺术家,画作不能有政治含意。“一位外籍艺术家在画作背景画了拿着黄伞的女孩,我很惊讶。虽然我们对创作没有限制,亦预先说明创作不可以有政治含意。”钟宇晴笑说,她认为创作艺术家碰巧画了黄伞,没有政治意味,创作最终没有被审查,商场单位欣然接受创作,往后依然与他们合作。
五小时绘画过程浓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