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综合剧场预计2020年落成 M+公司化受质疑
耗费多年时间的西九文化区仍在兴建中,落成时间、费用等等都是市民关心的问题。6月21日,立法会监察西九文化区计划推行情况联合小组委员会,召开本届议会的最后一次会议。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向小组委员会汇报了西九两个主要场地——演艺综合剧场和M+博物馆 的最新进展,并回应委员质询。
演艺剧场新方案 “三剧场模式”可于2020年落成
戏曲中心于上个月初完成升顶工程,并将于2018年下半年正式启用,成为西九文化区首个落成启用的核心艺术场地;而今年1月开展地基工程的演艺综合剧场,将会是戏曲中心之后落成的第二个主要演艺场地,预计2020年落成。
演艺综合剧场原来的设计是一个拥有1200座位的演艺剧场,主要用于舞蹈表演,但去年3月西九管理局向小组委员会报告,出于提升场地效益和节省兴建时间的考虑,原演艺剧场的设计方案更改为“三剧场模式”,会合并原计划在别处兴建的中型剧场II和原当代表演中心的黑盒剧场,新方案包含一个拥有1450个座位、以舞蹈表演为主的演艺剧场,一个拥有600个座位、以戏剧表演为主的中型剧场,和一个拥有200个座位、以戏剧表演为主的小剧场,并会设有驻区艺团中心和零售消闲区。新方案可令原本2022年落成的中型剧场II和黑盒剧场提前两年落成。原来用于兴建中型剧场II的土地,则会改为兴建另外两个原计划于当代表演中心用地上建造的黑盒剧场(分别设有400个和150个座位);而对于原当代表演中心的所在地,局方正考虑用作其他文化艺术设施和其他用途。
西九管理局指,“分享剧场”的模式(即供不同艺术形式使用的数个场馆共用同一座综合建筑)行之已久, 并获世界很多地方采用;局方亦曾就“三剧场模式”向主要艺团咨询,而艺团并无提出异议。演艺剧场依然会以舞蹈演出为主,局方称场地租用政策会优先照顾舞蹈表演, 与舞蹈有关的节目和活动也会获编配更多资源。
至于两个方案的建造费用差异,局方曾于去年回复议员查询时指出,须待演艺综合剧场于2016年第四季完成详细设计后才可得出。
M+成立两间公司 保护策展自主和馆藏权益
M+主建筑工程已于2015年第四季展开,预计于2019年开幕,而在M+大楼落成前作为临时展出场所的M+展亭,则于今年7月开幕,并计划于9月举办开幕展,展示本地艺术家曾建华于2015年威尼斯视艺双年展的回应展。局方称正筹划其后的展览,包括M+藏品中的设计作品及香港流行文化。在会上,有议员问到M+展亭在M+大楼落成后的作用,西九管理局行政总裁柏志高回应说,M+展亭将可供租用。
小组委员最关心的,是今年4月新成立的M+博物館有限公司和即将成立的M+购藏信托。局方称,成立有限公司可提升M+博物館的管治及其独立性;而M+购藏信托则会持有M+藏品,从而将館藏的法定拥有权与受益产权分开,以保障館藏免于被不当出售。
局方称该做法符合国际最佳做法。M+有限公司董事局负责策展、节目安排、收藏和购藏事宜,而拨款分配将继续由西九管理局集中管理,所有核准计划以外的主要财政决策均须由西九董事局审批。西九管理局将维持对M+有限公司的整体监察及财务控制,而M+有限公司的工作也将会受立法会监察,以对公众问责。小组委员会主席钟树根在会上表示,担心成立有限公司管理M+的做法,会成为第二个领汇。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冯程淑仪强调,公司是由西九管理局全资拥有,只要西九管理局要向立法会问责,这间公司就要向立法会问责。
逾5千件M+馆藏 两成半来自香港
M+博物馆自2012年6月起决定采用“部分捐赠、部分收购”模式搜集藏品。根据西九管理局的汇报,目前M+博物馆已有超过5000件藏品,当中超过1300件来自香港,涵盖视觉艺术、设计、建筑以及流动影像。公众人士可于管理局网站查阅现行的M+收藏藏品政策和藏品列表。M+博物馆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在会上表示,馆藏列表每年至少更新两次。
在今年5月30日的小组委员会会议上,西九管理局告知委员会,西九管理局所获拨款中有17亿元作为M+购买藏品费用及相关费用,截至2015-2016财政年度完结时已动用了6亿元,而未來三年每年购买藏品的预算则约为1亿元。
身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成员的马逢国议员,对于成立信托公司管理藏品的做法表示支持,同时提出担忧大量购买藏品对国际艺术品市场可能造成的商业影响,但欢迎对本地艺术家和艺术品带来正面影响,认为M+应“首先做好本地艺术家作品的馆藏”。柏志高解释,M+通过直接接触艺术家购买藏品,而非通过拍卖行或艺廊,所以不担心对艺术市场造成影响。
M+馆藏政策及藏品列表:http://www.westkowloon.hk/tc/mplus/learn-about-the-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