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细楼就是惨?设计师张智强:“3百几呎,也觉大。”

撰文: 麦婉婷
出版:更新:

住得细,意味只是逆来顺受或是认命?
本地设计师张智强(Gary)却在其作品展示蜗居也不一定是蜗居。

在Confluence 20+米兰展,Gary置放了一座住宅装置。因为是展览用途,他索性抛开现实,将人在“蜗居”所需的家私嵌入一面墙,让人拍照以外又思考“住得细”是否可行。(EDGE Design Institute Ltd )

最近Gary分享说:“344呎,我都觉有点大 。”这并不是夸言,除了因为刚刚完成了一个更小的的住宅单位设计,他就是独有一套生活智慧,才对小型住宅有着不一样的眼光。

空间延伸论

“当你可以大条道理说忍受不了屋企细,有没有想过什么才是‘屋企’?是不是你拥有的地方就是‘家’?”Gary解说他对“住得细”的看法:“所有的事都不应只有一种定义和方向,总要花点时间想一想。”

用尽楼梯底空间、以储物柜作间隔墙,甚么样的节省空间法,也能在Gary的办公室内找到。(杨程摄)

“或许有很多事情是逼出来,但当中又有更多可能性。”Gary强调:“344呎,无蚀底,无妥协”。

分散空间 以细换资源

虽然Gary将一些生活事情放在屋企以外,个他的家却充满衍生空间和变动机关,厅、厨、浴室、活动间、影音室、、衣帽间,一应俱全;至于他的两层工作室,像探险空间,偶尔遇上长台,不经不觉构成聚会的口袋休憩空间。这一切,除靠专业、观察、计算和应用外,还有一招——散,他将素来以功能性分隔的空间融合,可说是将功能性的设施分散在有利位置,如家中咖啡机不在厨房,工作室也没有明显的茶水间,却有交流的空间。

Gary自己住了四十多年,并随人生阶段装修了几次的“蜗居”,感觉并不狭窄,还不断引入新的生活设施。不过,他买楼的年代与现在相比,根本两回事,除楼价以外,现在还有“奇则”的㓥房单位,所以他的家以在现在准则来说已不算小,但在“344呎,也觉大”情况下,Gary对住屋大小上的底线到底是多少?

Gary改装自14岁开始的生活空间,每个细节也计算过,充分配合机关,又达到灵活的以小变大。(EDGE Design Institute Ltd )

“产品有很多种。我最低的底线是200平方呎。”Gary刚刚设计了一个200平方呎的示范单位,“现在小型住宅已成为趋势,也有点极端,不会鼓励,但全世界都也有这现象。人的居所可以有几细?可以再研究,但要有底线。严格来说,100平方呎,真是不知道怎在内生活下来,也许真的需要立例。”

受上海邀请,Gary为展览构思了《Cageman》屋型装置,每一间屋内笼设计不尽相同。其中一间,按真实笼屋比例,置放了8张如碌架床,同是抛下问题:人可以在多小的空间生活?(EDGE Design Institute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