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Hip-Hop杂志 搞时装骚撑本土时尚
作为宅仔,面对“event”总带一点心理包袱,更何况party形式的?有天收到hip-hop风格的SPITGAN MAGAZINE在The Hive Studios搞的Runway 3时装show邀请,到步方知那是场半party形式的活动,吓得我即跟摄影师瞎嚷嚷:“哗点算我唔识蒲㗎......我净系识跳十字步㗎渣。”
摄影:龚嘉盛
RUNWAY 3是由香港本地hip-hop时装杂志《SPITGAN Magazine》及共享空间工作室The Hive一同举办的时装活动。第一天邀请了10个香港本地品牌包括Vanessa Tao、Burger Joys、Mahka、No Mad、The World Is Your Oyster、id-ism、Mamedio、Wa Huang、Zlism、YLY Studio参与时装表演;第二天则邀请超过10个品牌包括Gaius Rêve、Yeung Chin等本地品牌参与市集活动,并有前一天Runway Designer的分享会。
工厦内的小美国
唔识蒲唯有专心一致做一个观察者。甫入The Hive,首先已见设计师们与名人在一大幅品牌Backdrop前拍照。旁边是吧台,被人山人海的洋人围着。酒保以一种近乎“澳牛”的神速节奏调酒、焗迷你汉堡、曲奇(而食物水准都很高!);洋人仍然非常洋人地一手持酒杯、一手持食物,双腿一边配合音乐“嗯切嗯切”,然后以一种专业蒲惯的肢体语言交头接耳。吧台前已经是时装舞台,再入一点的房间则陈设着不同的本地品牌时装。
地方虽小五脏俱全,在坚尼地城的一幢工厦内,这晚出现了一个小美国。派对、时装、音乐,都与《SPITGAN Magazine》的风格不谋而合。
《SPITGAN Magazine》自2013年成立以来,今年已经是第3年搞RUNWAY 3。支持的是本地的时装力量,用的是杂志一贯以来的hiphop style,所拣选的品牌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例如从这访问的详尽程度以及问题拣选中看到它多喜欢Windaus Wiste)、喜欢共享、喜欢派对、喜欢酒精、喜欢女人。
表面上一个如此狂欢的地方,却跟外地率性随兴的派对有着极大分别。它有股非常地道的严谨:杂志创办人之一Nick D已老早跟时装设计师们进行过多次彩排演练;用的musician不是一般歌手,而是作曲人、后制和充满live演出经验的Miss Jolanda AKA(那晚她有点像未化妆的Jennifer Lawrence);看见那“澳牛”速度的食物制作本来不抱太大期望,谁知那恰到好处的one bite size汉堡,咬来起既轻也不会过分干身,曲奇材料有着美式的丰富,size也是美式的手掌般大,口感却是香港人喜欢的松脆(而不是美式的软身)。
用美式文化说本土
“Hip-hop文化一直以来对当代年轻人都担当着领导角色,自90年代左右成为世界非常流行的一种文化起至今仍然如是。毋庸置疑它多年来仍然影响许多时尚品牌,例如Lanvin、Givenchy、Bape、Alexander Wang等等。但今天许多年轻人其实并不了解这文化起源,我希望把这丰富的hip-hop文化分享给他们。”Nick为RUNWAY 3如此下定义。
他们用的方式未必直接,并非纯粹搞一场时装骚便自觉对本地时尚给予了“支持”,而是以整个态度看待本土这回事。观乎杂志官方网页,它在“放音乐”一栏中理所当然地谈论许多音乐、在“毒品”一栏中谈论许多时尚及流行文化(或许都是一种“瘾”吧?);说的即使是本地活动,访问的是本地设计师,内容的直接程度却流露满满美式hip-hop主张的叛逆态度。例如在RUNWAY 3之前它已访问过香港时装品牌Windaus Wister,杂志会直接写出设计师对香港某些时装表演、比赛、展览活动的不满,同时亦会主动向设计师提出那些活动的改善情况,是个会讲真话的媒体。
关乎本土,但杂志也不只拘泥于“本土视野”,也会介绍外地的流行文化,甚至好些文章直接用英文书写,用一种非常开阔的态度从内和外地谈论本土性。一如Runway 3所拣选的设计师,除了一些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当中不少来自世界各地,例如Mahka在香港生活了14年,她是保加利亚人,6个月前才第一次探访过自己的故乡。
杂志一直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品味去支持与回应本土文化力量。
“我们认为,一个没有建立自己艺术与文化的城市是自寻死路。这一代在控诉我们文化落后的同时,其实他们一直主动地无视这些文化。”
除了杂志创办人兼时装骚搞手的想法外,到底有份参与时装骚的那些香港品牌又有何独特风格?请留意下一篇文章的后续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