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油画中犹见水墨形态 被称中国近代画家例外的丁衍庸|开卷乐

撰文: 开卷乐
出版:更新:

丁衍庸(丁公)1956年受时任新亚书院校长钱穆邀请,与陈士文共同创办艺术科,可算是现时中文大学艺术系的“开山始祖”。上回提介绍了丁公的学生徐志宇所写的《丁衍庸的后半生》一书,讲述丁衍庸的生平及对香港高等艺术教育的贡献,今回会详细讲述丁公的教学和创作风格。
文:香港电台开卷乐|原题:《丁衍庸的后半生》-中西艺术的结晶

教画、传画

丁公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一面示范绘画,一面能同时改画,一节课中画二三十幅作品亦作等闲。徐志宇忆述丁公教油画不带任何画具,随手从学生的油画箱拿起画笔便能短时间内完成六呎乘四呎油画〈浴罢〉,可见他创作力与执行力之强。另一幅〈牛头马面〉原来是丁公在课堂上画完锺馗后,一个学生“口多多”说不如画牛头马面,丁公听了便即席挥毫,更在画中题了首打油诗,这幅画成为了今日香港艺术馆的馆藏。

丁衍庸〈牛头马面〉

丁公的画受到不少收藏家青睐,且有价有市,但丁公从不吝啬自己的画作,常将之送予学生和朋友。他更认为现时的画作总比旧时的好,因此不时在旧画上盖上新画,。当年丁公出席香港电台节目时,大方地将画作送赠给新相识的节目编导。徐志宇忆述,丁公自知早年在内地生活时的画作绝无仅有,来到香港后,希望透过他人“留”画“传”画。“这么自由的地方,他的创作完全没有受别人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他想画甚么就甚么,如何创作就如何创作,造就他的艺术成就。”丁公在香港创作的传世画作成千上万,不少学生也收藏了丁公的国画。

香港电台文教组节目《开卷乐》由郑政恒、黄怡、冯杰主持,逢周六晚上8时30分至9时,港台第二台播出。节目重温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中西结合独特之处

丁衍庸年轻时赴日学习西方画技,线条勾画刻印在他脑海中。然而,丁公并没有受西方流派主导他的艺术风格,反而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除了水墨画和油画,丁公还钻研篆刻、书法等艺术,上课时还会带上自家制的篆刻印。观赏丁公画作时,可见其西方油画中有中国水墨的形态,徐志宇形容丁公在油画之中加入大量中国艺术元素,把象征中国艺术的文字及符号放入画中。

外籍学者李克曼教授在1969年发表的文章,指中西画法对于中国近代画家来说,是极难解决的矛盾,但丁公却是例外,“其油画与中国画,虽然工具有所差别;但在造型与意境上,却能自然地一样的表现其中国艺术家独有的性格”。丁公能够取各家之长,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特色结合,为其他艺术家所借鉴。

(本文原刊于报章专栏《开卷乐》,此为加长版。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开卷乐其他文章:艺坛巨擘丁衍庸半生回忆说 乱离中开创全港首个艺术系

【开卷乐其他文章:细数代表我城故事的消逝绝景 纪录散落街角的珍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