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集中营里犹太人书信 坏时代下仍吁亲友毋忘希望好好生活下去

撰文: 唐灏德
出版:更新:

近月,事源有游客到访波兰著名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时,热情“打卡”留念引发各方回响。有评论批评指“打卡”行为是对历史悲剧的无知和不尊重,更是对受害人家属的二次伤害。承言,不少人对于历史的理解都是从学校的教科书里接收,而书本以第三身讲述历史的手法往往又过于枯燥乏味,以至人们对自身民族的经历也经常缺乏代入感,更遑论是他人的历史。

现存世上最古老的大屠杀档案馆(The Wiener Holocaust Library)早前就首次公开大量二战时期,遭受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人当年生活境况的书信纪录,尝试以第一身角度让公众能够更加了解和体会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种族灭绝实况,亲自感受大屠杀时期人们绝望和希望中的心境。

【延伸阅读:游客于纳粹集中营前址拍摄火辣照遭炮轰 博物馆呼吁民众尊重历史

大屠杀档案馆(The Wiener Holocaust Library)收藏的大屠杀时期资料。(图源:Wiener Holocaust Library Collections)

位於伦敦大英博物馆附近的大屠杀档案馆(The Wiener Holocaust Library)是目前世上最古老的纳粹大屠杀资料库,它拥有来自犹太人大屠杀和纳粹德国时期的数千件藏品。德国犹太人Alfred Wiener从1920年起,致力收集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的各种证据,当中包括上千份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政治宣传海报和单张,以及不少犹太人被羁押囚禁时与亲朋通信的珍贵文件。

适逢档案馆成立九十周年,最近档案馆就展示了馆内从未公开的一些私人珍藏信件,让公众能够确切地感受受难者当年极度压迫的生活环境,代入地理解人类历史上那段吓人的邪恶史实。由少女Anne Frank所写,讲述犹太人为了躲避纳粹盖世太保(Gestapo)追捕,四处匿藏逃亡日常的《安妮日记》是二战时期犹太人生活的重要纪录。档案馆这次公开的家庭书信亦同样第一手的纪录了1937至1947十年间犹太人受尽迫害的见证。

纳粹德国执政初期,被送往集中营的囚犯仍被获准与外界有限的书信往来;当时不少犹太人便冒著审查风险,尝试一切办法跨越国界地与亲友家人联络,并警告他们逃离那即将到来的“风暴”,同时讲述集中营的残酷状况。当中,波兰犹太夫妇Maria Wortmann和Maximilian Wortmann写给堂兄和女儿的道别信就非常动人。Wortmann夫妇在被运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火车站前,赶紧写下他们的遗言:“Ludwik(Maria的堂兄),求求你,如果我们没有回来,请照顾好我的女儿。现在就只剩下你们了⋯⋯”。此外,亦给女儿Dziunia写道:“亲爱的 Dziunia!显然,这就是我们的命运,告别了,要勇敢地生活。”,并留下了一条密码信息,以“牛油”作为暗号告知女儿找出隐藏于家中的钱好好生活,以防止资讯被截听。

这次档案馆展示的书信文件除了有向家人道别和报告他们在集中营目睹的景况外,却出人意料地有不少十分平凡、闲话家常的日常信件。一些小孩会在书信中绘画想念亲友;一些则只讨论亲朋好友之间的八卦事和生活动态,让人毫不察觉他们处身时代的沉重和悲伤感。馆方认为,这些日常书信的平淡交流可能源于纳粹德国高压的审查和监控,让人们只能述说自己的琐碎日常。同时,这亦某程度反映出一些受害者在极度压迫和绝望的环境中对于未来的追求和希望。他们致力纪录和保存他们在大屠杀时期的生活,以一种超然的冷静与克制把日常写下,展示了不论时代处境有多么的踌躇无望,仍要坚强努力生活下去的决心。一些轶事信件后来亦被发现不少隐藏信息,例如有一封书信画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画像,似乎想向收信人表达一些特别的心思;另外有书信的内容敦促对方注意秋天的天气,因为会很容易“捉到东西”,暗示彼此要万事小心,也成为那时候各人坚持下去的动力。

读者如有兴趣了解更多书信内容,可以到大屠杀档案馆的网站观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