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雕塑大师朱铭自杀身亡 重点回顾艺术生涯三个最重要系列

撰文: 梁嘉欣
出版:更新:

【朱铭逝世】台湾著名雕塑大师朱铭于4月22日晚上被发现自杀身亡,疑因久病厌世,终年85岁,引起艺坛轰动。其作品在香港可见于多处,譬如中大地标《仲门》、尖沙咀文化中心前《排队》、交易广场《单边下势》以及金钟中银大厦正门的《和谐共处》等。

台湾著名艺术大师朱铭逝世(网络图片)

从工匠成为艺术家

朱铭1938年出生于于苗栗通霄,本名朱川泰,家境清寒,但自少便对美术以及体育有兴趣。他十五岁时到镇上妈祖庙慈惠宫进行翻修工程,因而获得向雕刻师李金川学习雕刻及绘画手艺的机会,李师傅后来也成为他艺术启蒙导师。在李师傅教导下,他掌握台湾传统木雕技艺,包括刻画、打磨、上色、描金等技巧,不到20岁已经成为雕刻师傅。

朱铭童年照片(朱铭美术馆)
大约在民国五十年左右,我刻腻了“寿星”、“观音”等题材, 看到一些报章杂志所登的作品图片,心里充满了求新求变的欲望。正好那时我应聘到一家大工厂作师傅,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我就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东西。我尝试以家人为对象,做一系列作品,像母亲的雕像、描写我新婚妻子的“玩沙的女孩”等都是这段时间的作品。
朱铭
朱铭《玩沙的女孩》(朱铭美术馆)

在1961年,他和同镇女孩陈富美结为夫妻,他恋爱期间为爱侣雕塑的“玩沙的女孩”则成为了其日后知名作品之一。作品描绘新婚妻子在沙滩上玩沙情景,在雕塑中表达对妻子无尽爱意。比起在工厂制作的精雕细琢工艺品,这件作品雕刻技巧更为大胆直率,是他脱离从工匠蜕变之艺术家路上重要作品。1966年,他凭著作品〈相悦〉在台湾第二十一届全省美术展览会上勇夺人生第一个艺术奖项——雕塑部优选奖,于下一年再次参赛,又以作品〈久别〉获得雕塑第三名,在艺术界崭露头角。

杨英风(杨英风艺术教育基金会)

后来在1968年,即是他31岁时,他带著《慈母像》以及《玩沙的女孩》两件作品,到台湾著名雕塑家杨英风门前叩门,第二次成为学徒。杨氏教导他要“抛开形式,摆脱写实,保留神韵”,在杨英风鼓励下,他摆脱往日工艺手法限制,大胆尝试不同形式和技法。

乡土系列打响名堂

朱铭《同心协力》(朱铭美术馆)

朱铭被视为台湾乡土运动中代表性人物,运用生活中素材创作,譬如少时放牛于田野间看见的水牛,或是在庙宇中“关公”,作品充满草根趣味。

1976年,朱铭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首次展出木雕作品,好评如潮,引来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一连五天以专文介绍报导。由于参观者众多,历史博馆更延期加展。其中作品《同心协力》便被列为当时台湾乡土文化运动代表,作品中水牛低头前行,而水车旁农夫则弯腰推动,同心协力将放著重木的板车腿上斜坡。

朱铭《关公》(朱铭美术馆)

杨英风主张“摒弃杂念、天人合一、崇尚简朴”,这一件《关公》更是能见杨英风对于朱铭风格之影响。不同于传统木雕,朱铭在这件作品中利用原木雕刻出作品,不加拼接,亦不精细雕刻,利用利落刀削保留关公英气神采,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之间游走,可见朱铭功力深厚。

这年朱铭更获奖无数,5月荣获中国文艺协会第十七届文艺奖章,以表彰其在雕塑领域杰出表现。紧接著9月再以“从事木刻研究极具创意”之由获得第14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衔。12月以〈同心协力〉、〈文圣〉、〈伟人〉、〈正义〉等木刻22件得到第2届国家文艺奖的肯定。该年成为奠下朱铭迈入艺术殿堂坚稳基石。

太极系列闻名国际

朱铭《太极系列》作品(朱铭美术馆官网)

若“乡土”系列是朱铭在台湾之成名契机,那么“太极”系列则让朱铭在国际艺坛立足,俨然成为朱铭代名词。

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松、沉,讲求内劲、聚力,是稳重而凝敛的一种拳术。我最近的作品,就是想越简单越好,最好显不出一丝造作的技巧,而只抓住精神把太极拳的韵律感表现出来。
朱铭
朱铭《太极系列》作品(朱铭美术馆官网)

在老师杨英风鼓励下,朱铭开始打太极拳锻炼身体,让他籍实际身体运动,研究拳法中东方文化精神,其后朱铭更挑战以太极当成创作题材。在1976年个人首展中,曾有其中两件太极系列作品,但在台湾未被重视。后来1977年,朱铭带著28件木雕“太极”系列作品,赴日本东京中央美术馆展出,赢得当地高度评价,朝日新闻与产经新闻更罕有地报道他作品。当时日本国立京都美术馆馆长河北伦明更言:“朱铭是有重量感的,这点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朱铭是有动感的,这也和日本近代雕刻家相同。但是日本雕刻家中却没有人像朱铭一样兼具两种特性。”

朱铭的作品在香港亦可见到,当中包括安放于交易广场内的“太极”系列作品之一。(网络图片)

系列中最著名作品之一是《单鞭下势》,早期主要是以木雕形式呈现,艺术家快刀削过木材,人物躯体简洁,左脚伸前下压,右脚屈曲,整体重心往下,双手则呈摆动姿态,展现耍太极时沉静、坚稳气势。这件作品之铜像版本自80年代便进驻香港交易广场,寓意营商刚柔并济、攻守兼备。

“仲门”变成中大学生不敢穿过之地。(资料图片)

对于不少港人,尤其是中大学子来说,“太极”系列作品《仲门》更带有特殊意义。《仲门》是“太极系列”中最后一个大系列“拱门”首件正式作品,位于中大百万大道大学图书馆正门前,是中大著名地标之一,其所在地台则被称为“烽火台”。相信不少人曾听说过穿过雕塑后,便无法顺利于中大毕业之都市传说,为了让作品变得更为亲切,朱铭在2006年将作品从《门》改名为《仲门》,英文名称为 Gate of Wisdom,希望借此给人全新印象。

人间系列描绘人生百态

朱铭《排队》(艺术推广办事处FB)

朱铭后期“人间”和“太极”两个系列双线发展,后者多描绘人间百态。另一件港人熟悉之朱铭作品,便可能是位于尖沙咀文化中心的《人间系列——排队》。在作品中,10个人物造型各异,排队等待进场,五官简略却生动展现场景,充分突显“人间”系列特色。

+8

对比先前其他作品,“人间”系列色彩更加丰富,展现人世间千姿百态,创作形式亦更加多样。既然是为了呈现众生相,“人间”系列内包含不少支线,譬如是表现跳伞者轻快特质的降落伞系列、以松软海绵表现出运动员灵巧之运动系列、体现冰冷材质与温暖主题矛盾之不锈钢系列、总数高达三百余件之《三军》作品,以及较广为人知彩绘木雕作品等。

若读者对朱铭作品感兴趣,不妨到香港不同地点亲自观赏作品,或是到访台湾朱铭美术馆,对大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