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学】手巾课第一回:消失的手巾文化
撰文: 陈盈瀛 伍进权
出版:更新:
用手巾的习惯,似乎早在幼稚园时期已经Out-of-Fashion。毕竟经历过几场疫病,香港人还没余暇学会好好地使用手巾,已将口袋长期预留了给口罩和纸巾。
据说早在十五世纪的西欧,送出自己的手巾,属于社交礼仪的一种;后来的欧洲人喜欢让手巾沾上几滴香水,成为出门时遮掩烟麈的贴身小物,然后再进展至英国绅士与手巾的造型连结,成为一种高级和品味的象征。但若谈到将手巾文化从生活中发扬光大,延伸至更日常讲究的民族,日本定必是其中之一。
【男士学】手巾课第二回:何谓The Power Hanky【男士学】黑色樽领衫 成熟男士之道【男士学】樽领男人的20・40・60【男士学】藏于散纸包的简约精神【男士学】有一种阶级叫白牛 从头到脚的配衬之道【男士学】“白牛”拥护者 背后的性格特质
放眼东瀛街头,不难看见烈日下大汗淋漓的男士,从口袋拿出手巾抹汗的画面。对礼仪更讲究的日本男生甚至会带3条手巾出门:一条用作抹手擦汗;一条用于某些更私人的状况(打喷嚏之类);另一条,则作随时预备予身边的女士使用,待己待人都井井有条。
早前电影《见习无限耆》(Intern)其中一幕叫人印象深刻:Ann Hathaway在房内饮泣,Robert De Niro倏地从旁递上一条手巾-现世的手巾,仿佛定义著男士们积年月累下提炼出来的体贴,叫人感觉良好。
于是乎,早已收在柜底的那幅正方小布,又再次有了重见光明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