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环】blah, blah, blah 艺术家Bochner的“废话词典”
“blah, blah, blah...”可以用来省略不必多说的部份,如中文的“等等”,又可以用来讽刺别人长篇大论,同时也是美国观念艺术家(conceptual artist)Mel Bochner最为人熟悉识的作品。其《Blah Blah Blah》系列曾分别于上年及前年的Art Basel HK(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展出过,而该系列新作除了在今年的Art Basel展会展出,亦会同期在其香港首次个展中展出。
“词典绘画”模糊“读”与“看”界线
观念艺术是一场于六十年代美国发生的艺术运动,主张作品的意念比形式和视觉元素更为重要。对观念艺术家来说,作品只要能表达出艺术性的意念,便足以作为艺术品,传统上如美学、表达形式、技巧和市场价值等标准都变得毫不相关。作为观念艺术运动的中坚份子,Mel Bochner透过不断探索“语言”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模糊“读”与“看”之间的界线,从而摆脱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和传统的构图方式。
Mel Bochner将他对语言的意识形态、隐藏意义和同义词的想像发展成一套只有“文字”作为图象的画作——“词典绘画”(thesaurus paintings)。画中通常包含一组相关的文字和短语,从最简单的去到较为粗俗,就如《obsolete》中的“obsolete(过时)、old hat(老套)、phased out(被淘汰)、dead as a doornail(没希望/不会改变)、over the hill(上了年纪)、so yesterday(已成过去)、kaput(德文的“玩完了”)、finito(西班牙文的“完结”)、shit-canned(如“屎罐头”一样被抛弃,常用于被解雇或烂醉等情怳 )。
用“文字”表达对“语言局限”的厌恶
《Blah, blah, blah》是Mel Bochner最有名的“词典绘画”作品系列,画中包含的相关文字全是重复的“blah”。如引言所解释,“blah, blah, blah”可用作省略字句中不必多说的部份,所以每个“blah”所代表的“隐藏意义”之间都会是同义词,至少在相对的语境下; 同时,重复的“blah”也带出了讽刺别人“长篇大论”和“不耐烦”的意念。
Mel Bochner先设计和雕刻好字模,再将油彩注入,有时一个字母甚至会用上一磅油彩,然后把绒布或画纸放到印刷板上,再用液压机超过七百吨的重力压制而成。画作除了充满鲜艳而具质感的“颜料文字”外,在印刷过程中绘涂出界的色彩亦令一些字母若稳若现。
此系列作品一方面集合了语言、视觉和社会的元素,同时又反映出Mel Bochner对表达方式的质疑,例如语言上的释义能有数之不尽的的变化组合,语言作为艺术媒介的可能性等等。
过去五十多年,他利用过不同的媒介创作,就如在“Color as Shape/Shape as Color”系列的作品中,将几何图案直接涂抹在墙身上,又如将不同大小和颜色的画布按水平线一字型排列的《Event Horizon》,然而最常用又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却是“词典绘画”。或许他认为“词典绘画”能为他表达得更多,但“词典绘画”又似乎没有真正表达了什么;作为一位观念艺术家,或许他很喜欢利用文字、意念和色彩,但他的画作却正正反映了他对语言局限的厌恶。
比起一连串如立体主义(cubism)、达达主义(dada)、抽象表现主义和普普艺术(pop art)等前卫艺术运动,观念艺术明显走得更加极端,就如Mel Bochner的作品,有人会认为他将绘画与文字配合得宜,亦有人认为是毫无意义。不过,相信只要到艺廊、艺术馆或展会走一转也会明白,观念艺术早已成功将艺术重新定义。
Mel Bochner个展:“BLAH BLAH BLAH”
展期:3月21日至4月22日
地址:Simon Lee 画廊(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3楼304室)
艺术家简介
Mel Bochner,美国概念艺术家,1940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现于纽约居住及工作。1962年获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美术学士学位(主修绘画,副修哲学),1965至1972年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教授美学、艺术史及雕塑,2001年任耶鲁大学客座教授。由1966年至今举办多次个展,作品获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法国庞比度中心、德国法兰克福施泰德艺术馆、加拿大蒙特利尔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国家艺廊、洛杉矶当代艺术美术馆等国际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