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专家做艺坛伯乐 为市场发掘新一代奈良美智︱艺术职场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赵无极、曾梵志、刘野、奈良美智、草间弥生、Andy Warhol、Jean-Michel Basquiat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其作品价值连城的响当当人物,是当今艺术界趋之若鹜,受人追捧的宠儿。遥想他们早年初登艺术市场,崭路头角,尚算寂寂无闻,但在拍卖市场热烈竞投下,他们的作品价格水涨船高,势如破竹。让这些极具潜质的艺术家能给登上殿堂,风靡全球,其作品能从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拍卖行专家于其中担任伯乐角色功不可没。

我们这次受访者邦瀚斯(Bonhams)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管关尚鹏(Marcello),便以拍卖行当代艺术专家身份与其团队把脉市场,鉴定作品,为大家发掘下一个奈良美智、新一代的艺坛大师。而要晋身艺术专家之列,新人应如何装备自己投入这市场?

文:赖家俊、摄:赖家俊、受访者提供

邦瀚斯(Bonhams)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管关尚鹏。(赖家俊 摄)

读艺术揾唔到食?唔做艺术家可做乜?疫情下多项政策限制,艺术文化产业还有怎么可做?“艺文格物”栏目【艺术职场系列】,将透过与不同行业的人士访谈,向大家介绍与艺术文化产业有关,而又非艺术家的工作岗位。

见证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崛起

艺术市场有分一级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多见于艺廊,泛指作品首次在市场出现而被初次定价,大家仍未有足够信息预知它将会价值连城,或只是昙花一现;二级市场较常见的是拍卖市场,作品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价格,同时因媒体宣传而更广为人知,这让二级市场打造的价值很快变成艺术家分类及作品定价的参考。这两个市场看似径渭分明,但作品相互转流又让它们共生依存,而对两个市场有所认识,才能更得心应手洞察市场发展趋势。

Marcello九十年代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在香港艺术市场相对平静,只有几间艺廊经营当代艺术品的年代,加入由有“中国当代艺术之父”之称的张颂仁所经营画廊“汉雅轩”工作,他在这段时间学习前辈们如何发掘艺坛新人、策划展览、评鉴作品,安排作品投入市场,见证了九十年代方兴未艾,气势如虹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由萌芽到成长的历程,而这十多年来“红裤子”经历,让Marcello打下厚实基础投身拍卖行事业,让他更有能力在艺术品浩如烟海的市场中澄沙汰砾,找出珍宝。

在画廊工作期间,Marcello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因工作之便更有机会接触初露锋芒的中国当代艺术F4(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当时看到不少自己曾在画廊处理过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卖得好高价,例如张晓刚一幅细细的画作只卖1万美元,后来却可转卖100万港元。2005年香港当代艺术拍卖市场步入兴起阶段,新面孔百花齐放,亦见证了市场在数年疯狂过后的调整,时至2011年我转职拍卖行工作,到2021年转到我现在的工作机构。”

张国荣来画廊拍摄个人写真集,刚好是朱铭的展览,而Marcello也曾收藏他的作品,张国荣是Marcello童年第一个偶像。(图片受访者提供)

专家如何评鉴当代艺术

说起当代艺术,很多人觉得不少作品高远抽象看不明白,专家们如何看出它的价值?Marcello认为要有丰富的艺术史知识,和对作品有深入了解,才能为客户发掘作品经济价值背后蕴含的艺术价值。

他以近年市场反应大热的留法三剑侠(朱德群、赵无极、吴冠中)为例,说明可以从华人传统背景怎样运用西方物料创作来作鉴赏角度。三子的作品说来抽象,但华人其实很容易看得明白,“看这些抽象画其实像看书法或国画,后者本身结构高度抽象,三子其实运用了书法来表现其作品,呈现了用笔的虚实和对比。像赵无极后期看似无形象的作品,正正表现最基本的艺术语言 ── 线条、构图、色彩、对比、疏密、聚散、虚实、干湿等等,一旦与西方油画比较便会察觉两者用笔结构大不同,双方对线条呈现方式有著不同美学标准和要求。”

创作界发掘潜质新秀

有别于画廊要长期与固定艺术家合作,美术馆肩负研究和教育职能,Marcello指出拍卖平台要照顾收藏家需要,紧贴瞬息万变的市场潮流找到合适的作品给他们。多年来他见证数个风潮的此起彼落,例如由入行时流行中国当代艺术、华人抽象画到日韩抽象画,再后来以西方当代艺术主导市场,近年潮流艺术、女性艺术家、黑人艺术家乃至少数族裔的艺术作品都备受关注,疫情下数码艺术更成为新一波艺术热潮。

江山代有人才出,虽然在艺术圈无法比较一代新人是否胜旧人,但专家们身兼艺坛的弄潮儿,如百乐相千里马,捕捉潮流发掘未来新星。Marcello指他工作的拍卖行,拍卖外亦让他以策展人身份,从广大的创作界发掘具潜质的艺坛新秀,为他们举办个人展览,更紧密与大众交流,让更多人认识他们。“一手市场与拍卖市场关系密切,当某艺术家作品在一手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纵然他未有正式拍卖纪录,作品亦极具市场潜力。”

他续指,在这个像寻宝的过程中要极小心,市场太快太急,大家追逐其中易于理解;但风潮之快,有时艺术家未成派别却已不断有新东西推出,专家在甄选新作品时要格外小心把关。“你会怎样评鉴这些作品?创新性?个人风格?质量?能否用某物料表达作者原意?观众又能否从中感受?都是评鉴新作品时更要小心考虑。”

疫情下,拍卖市场亦迎来了NFT藏品交投,更屡破天价纪录。Marcello认为艺术反映时代精神,当大家惯用电子产品时,用数码媒介创作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他认为新兴的数码收藏市场,与传统实体收藏市场是两个双轨并行的市场,无法互相取代。“情况有如大家已惯于电脑打字而甚少用毛笔,但仍然会欣赏书法字帖,因当中有其艺术价值。如果大家相信原作形态是有意义,那一件藏品就必须以它最原初的媒介欣赏才最具鉴赏价值,用数码创作的作品在数码平台观赏,实物藏品应以实物形式观赏。”

Marcello(右)早前为香港新晋艺术家黄进曦(左)举办个展,让更多人认识有潜力的艺坛新秀。(图片受访者提供)

【延伸阅读:疫情下以麦理浩径入画 80后艺术家黄进曦一画一段创作香港山色

“艺术价值”vs“商业价值”

说起投身拍卖行业,Marcello认为新人要明白专家在艺术市场的角色。“艺术市场之所以称为‘市场’,是因为市场不谈浪漫。艺术创作是否需要迎合市场并无对错,全是个人选择;但市场却有其规律,无人要的东西便只能淘汰。”

他表示要分清楚艺术品的“艺术价值”(Value)和“商业价值”(Price),这两种价值并不全然挂钩,而专家必须站在中间不偏不倚,才能维持其专业,为客户带来更客观资讯。

“在艺术层面,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风格喜恶,但站在专家立场要放下个人偏好,客观告诉受众作品的艺术价值,太执于个人爱好会做得很痛苦;在市场层面,不能短视只从卖到好价钱来衡量作品,而完全排除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专家要做好艺术角度分析,一件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可能当下风潮未到而未为人认识或接受,但只要有扎实艺术美学底蕴,风潮一转终有机会备受关注。举个例,同一艺术家同一年创作的作品哪个较好?这时候便要返回艺术的领域去评价。”

他补充拍卖行是刁钻的行业,业内对专职当代艺术领域的人才有一定需求。专家工作压力不少,除了鉴定工作,也有机会做行政策划,亦要配合全球团队为公司搜寻源源不断的新货源。大家除了对艺术有热诚外,要积极学习艺术史或尝试体验艺术创作,因为这些经验都会影响专家诠释作品的功力和质素。

Marcello指出拍卖行专间,要做“艺术”与“市场”中间人,才能最客观为客户服务。(赖家俊 摄)

【延伸阅读:寻找书的气质 图书设计师为作者与爱书人打造心头好︱艺术职场

【延伸阅读:创意比器材更重要 混音工程师为演出打造最好声音︱艺术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