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浅水湾】混搭出个性 艺术家:正如港人同时用筷子和刀叉
“身份认同”是近年经常讨论的议题,打开报纸,民调总爱问人:“你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两种身份形成对立,好像不能共存。如果一个艺术家出生日本、美国成长,之后经常两地奔走,他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
美籍日本艺术家松山智一在日本出生,八岁便移居美国,大学时热爱踏滑板,希望成为专业滑板手。一次意外,他十个月不能走路,于是他开始绘画,从绘画中思考身份。“我在日本出生,不久便移民美国,后来回日本读书,住在日本的古老小城镇,我觉得格格不入。很少成年人曾出国留学,我觉得难以融入社会。回到美国后,基于我的肤色,我是亚洲人,是当地的少数族裔。这些事情让我思考身份。” 于是,他混合两地截然不同的视觉文化,绘画色彩斑斓的画作。松山智一热爱美国街头文化,用色跳脱大胆,受涂鸦艺术、漫画等次文化影响;同时,他亦将日本浮世绘、神话、卡通一一放在画面上,形成花乱纷繁的画面。在“万花筒”油画(Kaleidoscopic Painting)系列中,他采用大量抽象、密集的线条,画中隐含日本传统吉祥物千纸鹤。
身份纠缠造就独特画风
“现在已经是21世纪,我们随心到不同地方居住,相比20年前,这是个很大的转变。于是,我在画中捕捉新的文化地域。”天马行空的画作中,几个亚洲男孩骑在骏马上,有男孩穿上西式衬衣,有的穿上时尚卫衣,在夜空中追逐。他表示,创作意念来自日本江户时代的作品《猎犬追逐图》,好玩的是,他混合多种手法诠释“古画”。或许,他就是其中一个骑在俊马上的男孩吧!
“有人觉得我在绘画新式日本画。其实,我倾向混合各种风格,让作品多元化。如香港人用膳,筷子、刀叉同时出现。大家欣赏作品时,可看到不同文化的影子,包括东方和西方的、古代和现代的,还有次文化。”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身份,如果欣赏作品后察觉中西文化融合,继而反思自己多元的身份,他会感到欣慰。
艺术家profile
松山智一于1976年出生于日本,目前生活工作于美国纽约。他毕业于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视觉传达设计硕士,松山智一的作品在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麻州)、 Asian American Arts Centre(纽约)、美国大学美术馆的Katzen Arts Center(华盛顿)、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悉尼)、纽约日本协会等世界多个地区的美术馆、机构和艺博会展出。作品亦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微软、The Standard Hotel等机构和酒店收藏。
“Oh Magic Night”
展期:3月19日至4月9日地点:The Pulse B104-305号舖(浅水湾海滩道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