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就是一份非凡的礼物,你的那一份是……

撰文: 邝晓恩
出版:更新:

不少文化艺术活动展期长达一个多月,往往令一众贵人事忙的文化艺术爱好者掉以轻心,自恃有心唔怕迟,结果在活动完结后,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而大叹可惜。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香港01》在此来个快速重温,提提你抓紧展览的尾巴,于本周末跳一场文化“最后探戈”。

小提琴家殷兆基 (Adrian Anantawan)将举办音乐会“非凡的礼物”。

电影《逆光飞翔》有句对白:“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小提琴家殷兆基 (Adrian Anantawan)深切地印证了这句话的力量。天生只有左手的他自九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6岁获全额奖学金入读名校柯蒂斯音乐学院,更曾在白宫内为美国总统演奏过。他视自己的人生为一份“非凡的礼物”,是次同名音乐会将联同香港青少年管弦乐团、圣士提反书院附属小学合唱团和三名自闭症患者一起演出,希望鼓励大家欣赏和接纳自己独特的价值。

自由本是天赋人权,但对某些人来说,它却像一份被没收而无法送出的“礼物”。2015年7月9日起,中国政府大规模打压维权律师,数以百计的维权律师、他们的家属及维权人士被当局约谈、限制出境、软禁、监视居住、逮捕及失踪。资深新闻工作者及导演卢敬华的纪录片《709 人们》,记录了十四个于709大抓捕中受牵连的维权律师及其友人和家属的真实故事。

《709人们》里的维权律师太太说过:“我们一起吃饭就是抗争”,埃及当代人气戏剧家阿默特艾雅塔(Ahmed El Attar)则在“阿拉伯之春”下台后创作了《埃及式最后晚餐》(The Last Supper),将开罗一个“离地”上流家庭的饭局,变成别开生面的人物百态照妖镜,反映社会的纷乱割裂,以及个人对生活的迷惘。

在纷乱的社会,艺术扮演着犹为重要的角色,同时需要定期检视它们在国际间造成的影响。《志作》,一个研究主导的专题项目,主要探讨亚洲当代独立艺术出版商日益繁衍的角色和网络。亚洲艺术文献库展览“自由停泊:志作”展出了源自《志作》的艺术家书籍、文件和相关材料,尝试探索亚洲现时的独特环境和挑战。

小提琴家殷兆基。(活动专页)

音乐|非凡的礼物

时间:3月05日 3pm

地点: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

费用:$250 ;$350;$480;$1000

一众被捕维权律师的亲属,是《709人们》记录的其中一个群体。(活动专页)

电影|《709人们》

时间:3月3日 7:30PM

地点:碧波押(油麻地上海街404号)

费用:免费

《埃及式最后晚餐》刻照。(香港艺术节)

戏剧|《埃及式最后晚餐》

时间:3月4-5日 3pm;8:30pm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剧场(香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费用:$110;$140;$220;$280

“志作”展览现场。(亚洲艺术文献库)

展览|自由停泊:志作

时间:即日至3月4日

地点:亚洲艺术文献库(上环荷李活道233号荷李活商业中心 11/F)费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