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到底遇上了哪种层次的强盗?|书话余语|王璞

撰文: 王璞
出版:更新:

有些强盗,你还真一时难以决定怎样将他绳之以法,因为他们冲进别人家打砸抢时口中振振有辞:正义之师、兄弟之邦、血浓于水之类。但稍有点头脑的人就会分辨得出来正邪。
文:王璞 | 原题:兄弟之邦

+3

所谓正义,也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这已经是常识。便是兄弟、也要搞清楚是哪种兄弟,兄弟相残的事情多了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上就是表兄弟之间的战争,首开战端的德皇、俄皇、英王都得管维多利亚女王叫奶奶或外婆。同胞追杀起同胞来决不比外人手软。所以说如果关系到国土、权位、财产,以及甚么阶级苦血泪仇,就别拿兄弟同胞说事了。

【延伸阅读:二战纪念碑教我们的事|希特拉地堡与恐怖地形图纪念馆

+5

比如眼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事。也是打着兄弟旗号来的。没错,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确是兄弟之邦,如果从古代基辅罗斯的时期算起,俄罗斯还一度是老二。但这对兄弟向来就欠和,一千多年来,打打杀杀,分分合合。尤其是苏俄十月革命以后,作为兄弟,早已恩断义绝。

+4

简单来说,有两大事件伤透了乌克兰人的心,导致他们宁肯投入欧盟怀抱而对俄罗斯避之则吉。第一是1932年至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乌克兰人被饿死者数以百万计,以致乌克兰语甚至因此生出一个新词:Голодомор,意为“以饥饿灭绝”。由于苏联政府一再隐瞒,至今估算出来的死难者都只是大致数字:240万至750万之间。有关此事的若干书藉和史料,彻底颠覆了我从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开垦的处女地》得来的乌克兰印象。

第二大事件是切尔诺贝尔核电厂泄漏事件,这一核电厂是前日俄罗斯一出兵立马就跑去占领的地方。为什么?大家可看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尔系列纪实。这位乌克兰裔白俄罗斯女作家以此书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她已逃到德国避难)。必须提示一下,读这套书的关键词是“隐瞒”。是的,上述两大事件的关键词都是:“隐瞒”。所有的极权政府都一个德性,干了坏事也好,捅了漏子也好,第一反应都一样:隐瞒。这才引起之后大范围长时间的灾难。

+7

(获作者授权转载自Facebook帖文。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王璞生于香港,长于内地。上海华东师大文学博土。一九八零年开始写作。一九八九年定居香港。先后作过报社编辑和大学教师。二零零五年辞去大学教职,专事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女人的故事》、《雨又悄悄》、《知更鸟》、《送父亲回故乡》;散文集:《呢喃细语》、《整理抽屉》、《别人的窗口》、《香港女人》、《图书馆怪兽》、《小屋大梦》;长篇传记:《项美丽在上海》;文学评论:《一个孤独的讲故事人—徐讦小说研究》、《我看文学》、《散文十二讲》(此书内地版改名为《作文十二讲》、 《小说写作十二讲》、教学参考书《现代传媒写作教程》等。长篇小说《补充记忆》获天地图书第一届长篇小说奖季军,长编小说《么舅传奇》获天地图书第二届长篇小说奖冠军、第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