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青郊游游|雅集场所精致玩物玩到交朋结友连群结党
本册题为“雅襍”,“襍”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五彩相会”,同时也取用了粤语的“食字”,“襍”“集”同音。所以本题意在“雅集”,但又不局限于“雅集”本身,而更多关乎雅集之中参与者的成份, 于是有了“中国文人社交艺术”这一主题。
文:唐冶 | 内文图片由香港邦瀚斯提供
中国文人的艺术有一大部份出于社交目的。柯律格(Craig Clunas)以文征明为中心研究吴门文人的社交圈,勾勒出文征明作品中为人忽视的社交作品。《雅债:文征明的社交性艺术》一书也是本此展览的灵感来源,既然“现在没有人什么人真正相信文人艺术家是全然的无语无私的了”(《雅债》),不如我们就以实物来展演中国文人艺术的社交属性。
【作者其他文章|中国春宫图以外的绝色文物 几个时代的审美线索】
文人聚会之所以可以称为雅集,在于参与之人、所为之事。最早的雅集估计确实很清雅,比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比如魏晋竹林七贤在林中放浪形骸(失意士人)。稍晚便有盛大的兰亭集会(多是东晋军政要员),更有真假不明的西园雅集(主办者为当朝驸马),再来便是杨士奇的杏园雅集(全是内阁大臣)。历史上的著名雅集很多,雅集逐渐成为聚集同道的方式,成为一种政治、文化团体。 雅集的场所由郊外竹林一路进入高阁府邸,人物器用便愈来愈精致,雅集本身甚至成为了一种艺术题材和文化资本。
目前所见的雅集文本与图像,参与者有文人(包括僧道)、女性、孩童。男性文人,在中国历史上当然是政经文艺主体,如前所言,他们的集会有著清晰的政治文化意图,本书所展现的雅集题材大多是男性高士为主体。女性的集会过去极少为人所及,然而受过教育的中国女性在闺阁之内也有自己天地,清康熙青花四美图大盘所绘四位女子携琴论书,不输法国朗布依埃侯爵夫人(M. de Rambouille,1588-1665)沙龙的风采。
“文青”一词近年在社交媒体火速崛起,由以往“文艺青年”讲求学识、抱负与修养、发展成现今的流行风格,以至消费模式。追本溯源,与文青有着前世渊源的古代文人,是雅士,是士大夫,他们没有咖啡店、黑胶唱片和中古菲林相机,好友聚首“打卡”时,又是一个怎样的场面?今秋,香港邦瀚斯中国古董艺术部特别策划“雅襍:中国文人社交艺术”专题拍卖,以50余件拍品,管窥古代文人雅士及士大夫的聚会与社交文化。《礼记》有云:“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艺术传统很大部份来自文人雅士之间的酬唱往来,而“雅集”就是古时文人惯常社交模式。不同于一般聚会,雅集之上,参与者不仅需作文赋诗,更是琴、棋、香、酒、茶、舞各有精彩,绝不比数百年后的文青后浪逊色。
中国装饰艺术中,婴戏图或百子图题材亦少有人研究其聚集的形式,惟细观童子们所玩之事,却大多是成人世界的翻版。并非中国孩童自古以来缺少天真童趣,此类图像往往是成人眼中对后代未来的期望,如此说来,古今父母倒是一样。然而婴戏图中的雅集场景不妨理解为一种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说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世代相传,明早期宫廷风格百子图轴中的童子们身著宫廷绣袍,高台楼阁里扮东坡读书,绝非贩夫走卒之子可以想像的了。
雅集所为之事不外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长物志》《闲情偶寄》等书记载已备,此不赘言,本册所选器具文物亦不出这八大雅事,惟秉持琴有良声,诗有佳句而已。
【延伸阅读|慈禧太后引入欧洲工程师 修建铁路掘出文物流入英国?】
聚会对很多现代人来说是个负担,一则需要海量,二则需要奉承,三则需要八卦,四则需要门面,充满了市侩气,用现代语言来讲是接地气。此非厚古薄今,古人聚会亦多接地气,水泊梁山的聚会便很难跟“雅”产生关系。从来,“雅”与“俗”的界限十分暧昧,一不小心便过界了。存世的中国视觉与物质艺术,被后人称道的时候往往仍然会获得“雅”的赞美,大概我们内心对雅人、雅物、雅事心向往之吧。
(本文获授权转载,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关于邦瀚斯|创于 1793 年,是全球规模最大且最著名的拍卖行之一,业务涵盖艺术、古董、汽车及珠宝等多个范畴。主要拍卖厅设於伦敦、纽约、洛杉矶及香港,亦在伦敦骑士桥(Knightsbridge)、爱丁堡、巴黎、三藩市和悉尼等地举行拍卖。邦瀚斯坐拥完备的环球网络,于全球 22 个地区均设有代表,在 60 个专业拍卖领域上提供销售顾问及估价服务。有关详细拍卖日程及资料,请浏览bonhams.com。
“雅襍:中国文人社交艺术”公众展览
日期|11月28至12月1 日
地点|金钟太古广场一期20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