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展】镜头是他们的眼睛 身体是他们的语言

撰文: 潘浩欣
出版:更新:

香港人大多居住在城市中的高楼,要接触自然,可以前往郊野公园,或坐小船出海,逃离城市的繁嚣。中国艺术家荣荣和日本艺术家映里是一对夫妻,多年来用行为艺术与摄影探索人和自然的关系。他们今年举办“妻有物语”展览,展出由2012至2014年间与三个孩子在日本乡郊地区居住时所拍的黑白照片,以赤裸身躯与大自然展开对话。

照片展现艺术家庭私密一面,他们一同浸浴,好奇的孩子望向树林,图为作品《妻有物语No.13-5》。(荣荣与映里及10号赞善里画廊提供)
艺术家重叠影像,产生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感觉,图为作品《妻有物语 No.2-14》(荣荣与映里及10号赞善里画廊提供)

2012至2014年间,荣荣与映里获邀到日本新潟县参与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他们一家由北京搬到日本的偏远村落,住在传统木屋中,静静欣赏着树林、田野的天气变化。由于越后妻有的四季气候变化明显,艺术家在照片中展现了水、雪、冰的各样形态。三个天真的小孩子亦展现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背向镜头,浸浴时亦不忘观赏树木。

“我们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是为了反映一个以此地区名称‘妻有’的形象为基础所产生的世界观,以及其本土传说。我们漫无目的地穿过被白雪覆盖的迷宫,想像出一对被极端情绪支配的男女在妻有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的故事。”荣荣和映里说。在《妻有物语No.13-5》中,两位长发的艺术家赤裸身体,抱著膝头伏在地上,如同地上的绻曲的绳般,分不清谁是荣荣、谁是映里。艺术家又重叠了两个影像,令传统黑房黑白冲印的照片更见质感——外面下着大雪,木屋内二人难以抵御寒冷。

当我们旅行去一个地方,我们不仅仅用眼观察,还闻着那儿的空气,感觉那时的湿度和温度,这些才是我们想要传达的。那个我们暂时所处的时空,真实存在过,却又是超越时间的。
荣荣&映里
荣荣和映里躺在日本传统木屋内,展现身体与木屋、大自然的亲密关系,图为作品《妻有物语No.13-5》。(荣荣与映里及10号赞善里画廊提供)

中日摄影师结为夫妻 摄影是共同语言

荣荣重叠个人照与植物照片,创出班驳、暗淡的效果,图为作品《妻有物语No.2-31》。( 荣荣与映里及10号赞善里画廊提供)

荣荣生于中国福建,在九十年代拍下成名作《东村》,见证着北京东村艺术家张洹、马六明等居所被拆迁,他于是用镜头纪录行为艺术。他认为“赤裸创作作为对抗现实的一种方式”,当年亦因赤裸而被公安驱赶,但“裸露身体”的表达方式一直深深影响着他。

1999年,荣荣在东京举办作摄影展,结织了在日本任职摄影师的映里,从此开始共同创作。二人最初语言不通,多以简单词语和影像来沟通,通电话时虽然难以对话,但只要听到对方在电话那头便好。直到后来,他们会共用相机甚至胶卷,两人的创作因而混合在一起,再难区分。

他们结婚后,曾经到日本富士山拍摄,在白雾下互相牵手拥抱,创作出《在富士山》一系列作品,探索人体与自然间的微妙互动。此后,两人继续以身体及摄影来做创作,刻划人体在自然和城市间的独有美态,作品包括《在自然中》、《六里屯》等。

艺术家与三个孩子搬入日本的偏远村落,继续用身体与影像探索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图为作品《妻有物语 No.9-2》。(荣荣与映里及10号赞善里画廊)
荣荣与映里的合照。(10号赞善里画廊)

艺术家Profile

自2000年起,荣荣(1968年生于中国)和映里(1973年生于日本)一直合力创作。二人的作品反映了他们共同创造的亲密世界,同时扩阔了传统黑房黑白冲印技术的边界。过往作品广受赞誉,如《富士山》、《在自然中》、《六里屯》及《妻有物语》等,专注刻划人体在自然和城市环境中的美态。2007年,荣荣在北京草场地村艺术区创立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随后成为了国际交流的首要平台。中心亦开办一年一度的三影堂摄影奖,借以发掘和鼓励中国最具前途的摄影师。在2016年索尼世界摄影奖中,荣荣和映里一同获得“杰出贡献奖”。

《妻有物语》展览

地址:10号赞善里画廊(中环苏豪区赞善里10号)展期:即日至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