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拉斯盖兹|西班牙的御用画师 “烧脑”《宫女》成世界十大名画
在意大利与法国以外,西班牙亦是名画家辈出的国度,诸如哥雅(Francisco Goya)、毕加索或达利,今天要介绍的是他们的前辈迪亚哥・委拉斯盖兹(Diego Velázquez),他画的一幅《宫女》,成为可能是整个西方艺术史之中最让人费解、又引来最多解读与学术研究的绘画。
巴洛克与委拉斯盖兹的粗犷笔触
文艺复兴以后,人对世界的态度更趋向世俗化,建筑,音乐与绘画的多种艺术形式都进入巴洛克时期(Baroque period)。教会为了留住信众,建造出愈来愈豪华、富于装饰的大教堂,在世俗的一边,亦开始有愈来愈多表现宫庭生活的作品。自小好画的委拉斯盖兹就受到西班牙国王赏识,得以入宫成为宫庭御用画家与艺术总监。
【人与物】系列——波提切利:天主教御用画家 何以却钟情希腊女神维纳斯?|人与物
相比文艺复兴静态而优美的绘画表现手法,巴洛克绘画偏好表现动感,并会直接表现出人物的情感与面部表情;巴洛克亦常以巨幅画布(或是教堂的天花)作画,为观者带来震撼,这跟我们在戏院大银幕看电影是同样道理,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就是代表人物。巴洛克画家亦常用反差极为强烈的明暗对比法,林布兰与卡拉瓦乔(Caravaggio)就是巴洛克的两位大师。
说到鲁本斯,他是委拉斯盖兹的同代人,已经名成利就的他,非常看好这位西班牙的年轻画家,更力劝他到意大利学习文艺复兴的大师,促成委拉斯盖兹两次出游意大利。
不过委拉斯盖兹却发展出大笔的粗犷涂抹,就如他的《教宗依诺增爵十世的肖像》(Portrait of Innocent X)。教宗的脸相画得相当细致、有血有肉,犹如相片一样的说服力。教宗的红衣与下摆看上亦非常像真,但我们若稍为放大衣服的部分,就会发现红衣上的反光绉折,是由一笔笔没有修饰的颜料呈现,有几处颇像中国书画的枯笔,却不影响表现出真实感。
《宫女》:可能是艺术史上最奇妙的画
委拉斯盖兹的毕生杰作是1656年完成的《宫女》(Las Meninas),现在它被誉为“世界三大名画”,与《蒙娜丽莎》、《夜巡》齐名(亦有一说是“世界十幅最有名的绘画”之一)。
《宫女》以非常写实的手法呈现出宫庭画室的场景,画室内的多个人物让场面热闹,但不失秩序。画作就像一幅捕捉了生活一瞬间的“抓拍”(snapshot),画面中心是年幼的玛格列特公主(Infanta Margarita Teresa),她似乎是整幅画的“主角”。作为宫延首席画家,委拉斯盖兹为她画过多幅肖像,例如1659年有单幅肖像画《身穿蓝裙的玛格列特公主》(Infanta Margarita Teresa in a Blue Dress),但相对《宫女》都是平常、正式的肖像画。
《宫女》的整体构图主要由几组人物组成:处于中心的是公主与她身旁的两位女仆;画面右下方、最前排的侏儒老妇、小男孩与狗;后方暗处是公主的年长女伴与另一位男士;穿过画室的门、远方的后景是另一房间,有个男人不知正进入房间还是正要离开房间,动作暧昧;最后是画面左方的委拉斯盖兹本人,他在画前景的巨幅画作(有种后设意味)。
乍看《宫女》只是画室一景的纪录,不过是否就是如此?细看之下,这幅画愈看愈让人感到奇怪,或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它的形式让人非常“烧脑”。法国哲学家傅柯(Michel Foucault)在其巨著《词与物》(The Order of Things)中,开首就用了近二十页来讨论这幅画,作为全书的引子。
《宫女》最容易被人忽略、却最重要的地方,在于画面中间那面几乎在发光的镜子,朦胧映照出国王腓力四世(Philip IV)与皇后玛丽亚纳(Mariana of Austria),正是小玛格列特的父母。正是这面镜子与映像,揭晓出画中的委拉斯盖兹应该正在画他们两人的肖像画。
我们再想深一层,就会推理出《宫女》的画面之中所看不见的真实:画中呈现的其实是国王(或皇后)的主观视点,但我们在画中只能凭镜中倒影间接看到他。《宫女》的整个场景,亦是画家本人不可能有的视点(或视觉经验),是他凭想像力画出,却带著极具说服力的日常感。
若我们再从画中场景的时空抽离,会想到曾在《宫女》画布前的委拉斯盖兹;而对于当下在《宫女》面前观画的人,则仿佛从一个孔洞窥看到宫内王室的一幕。因此《宫女》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它实现了多重的主观视点重叠:绘画《宫女》的委拉斯盖兹本人、正在当模特儿的国王与皇后,以及几百年来的《宫女》观画者。
《宫女》以极为独特的方式达成绘画艺术的永恒任务:质疑何谓观看、探索新的视觉呈现形式。
后世名家的致敬对象
我们曾论马奈(Édouard Manet)如何几乎开创了印象派,而印象派画家们在同期的马奈以外,最欣赏的古典画家就是委拉斯盖兹,因他率先敢于使用未经修饰、显然易见、模糊——印象式的笔触。
【人与物】系列——马奈|被指离经叛道 却想得到体制认同的印象派先驱|人与物
委拉斯盖兹往后的艺术史一直不乏向他学习或致敬的作品,毕加索醉心于《宫女》的地步,为它画了 56 幅“二次创作”作品;二十世纪的英国画家法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亦仿画过委拉斯盖兹的《教宗依诺增爵十世》,造就出另一幅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