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将面包与牛油带到画廊 两位本地艺术家合力烘烤出生活形状
【访问/展览/本地艺术家/Afa Annfa/Gloria Chung】想像一下,当你走进画廊,面前的不是油画或雕塑,而是一墙墙多士、用面包制成的纸巾盒和镜框,头顶是闪闪发亮法包水晶灯,还有一尊用牛油雕刻成的观音像。这感觉像是面包爱好者饿著肚子入睡后,夜里会出现的梦境——但这其实是视觉艺术家Afa Annfa与食物造型师Gloria Chung双人展“A&G Boulangerie”展览现场。
所以,为什么将面包和牛油带入画廊?这次我们请来两位艺术家,为我们解释创作理念,也谈谈食物与艺术的本质。
重新定义面包和牛油
Afa和Gloria友谊始于十年前两次公干经历,当时Gloria还是全职旅游记者,而Afa则从刚从广告界转型为自由模特儿以及艺术家。“Gloria邀请我去巴西和博茨瓦纳旅行,正是因为这两次长途旅行,我们就成为朋友了。”Afa笑著回忆道。
去年夏天,Afa正处于创作低谷期,感到迷茫与无力。当时,画廊负责人建议她考虑做一个双人联展,这让她突然有了“解锁”感觉。她立刻联系相识多年的Gloria:“她几年前曾提到,虽然食物艺术在国外很流行,但在香港却很少有人尝试。我一直记著这件事,觉得如果有机会和她一起做一个包含真假食物的联展,应该会很有趣。”
十年来,两人虽然不常联系,但彼此默契却从未减退。短短十几分钟电话,展览雏形便已诞生:“既然有牛油,那必然会有面包出现,它们感觉关系很亲密。而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面包有很多文化意涵,包含历史、中西方信仰,甚至性别,发挥空间很大。”
由此延伸,她们想到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名言:“如果你是一名面包师,制作面包,那么你就是一名面包师。即使你制作了世界上最好的面包,你也不会是一名艺术家,但如果你在画廊里烤面包,你便是艺术家。由此可见,脉络(context)是定义一件事的关键所在。”
于是,经历六个月筹备,使用了100支法棍、100块真假多士、10公斤牛油后,她们决定为面包和牛油重新定义。
在厨房将生活浪漫化
展览空间被划分为中岛厨房和祭坛两个主要区域。中岛厨房主题围绕面包展开。一踏入这个空间,擡头便是由Gloria以法棍制成的庞大水晶吊灯,她表示:“我们想把面包放到一个大家觉得一定很华丽的物品上,创造一种反差。”而展览中水果被珍珠点缀,如珠似宝。“我希望让大家看到,即使是平凡的水果,也可以如此美丽。每一天小事、小物件、食物,都值得我们留意。”Gloria解释道。
她也用犹太传统哈拉面包(Challah)制成纸巾盒、镜框等生活用品,亦焗成墙上装饰,这种面包以往只会在安息日或重大节日食用,如今已经成为日常食材。拍档Afa如此解释道:“神圣背后终归是反照生活,宗教缘起本就和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希望有好天气让农作物有丰收、希望自己可以生儿育女等,都是祈愿生活能变得更加顺遂和美好。”
而餐桌上摆放的黏土菠萝和蚂蚁,则是两人十年友谊见证,Gloria回忆说:“我们初相识时在巴西一家有名餐厅吃过一道菜,是菠萝上面放一只蚂蚁。这道菜让我们印象深刻,所以这次我们特意用黏土将它重现,作为我们十年友谊纪念。”而一旁的“蚂蚁军团”则是两人一点小趣味,布展时工作人员一直担忧食物会引来蛇虫鼠蚁,Afa就索性自己动手把蚂蚁请来现场,她笑言:“不用担心,他们已经来了。”
展览另一亮点是《The Pantone Colours of Toastout》,这件作品由Gloria烤制多士,Afa负责艺术指导,两人共同完成。作品以从星期天到星期六不同程度烤多士状态,表达出亚洲职场高压现状。“TOASTOUT是韩国新词,形容工作导致自己疲劳不堪的状态。我们想通过这件作品,让大家看到生活中压力与挣扎。”Afa说道,作品不仅是对职场压力反思,也呼应著展览主题:“脉络(context)是定义一件事关键所在。同样是制作面包,但在艺廊中,我们不再是面包师,而是艺术家。”
从面包看到爱情,也看到性别
把目光移到这个区域另一面墙,就是Afa木雕作品《30-DAY LOVE LETTER》。她以三十块木雕面包,记录了一段关系从成长、邂逅、热恋到消亡然后重新发现过程,她将爱情比喻为自己与艺术间关系,称这件作品是“写给自己的情书”。
对她来说,面包不仅代表生活日常,其实同样有爱情意味:“一来会有‘面包还是爱情?’这个说法,二来在少女漫画中,女主角常常咬著面包转过街角,撞到男生,然后谱出一段恋爱关系,所以面包亦可以是爱情邂逅的象征。”这个场面被她刻画到木雕之上,成为展览最后一个完成作品。
这个想法也延伸到《30-DAY LOVE LETTER》旁画作,她想到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女孩子会学做曲奇来送给自己心仪男生,让她感觉面包亦能用以探讨性别议题:“当我找70年代有关面包店的海报时,许多呈现出家庭主妇角色,感觉Bakery是很女性化的一件事。这次展览中,我们两个女性在画廊里烘焙,身份却变成了艺术家。”透过为面包提供背景和脉络,两人尝试打破某种刻板印象。
用牛油“造神”
祭坛区域则以牛油为主要探讨对象,Afa表示自己对牛油主题一直情有独钟:“我觉得牛油很惨,因为明明它很好吃,风味很独特,但好像永远都没办法有自己的舞台,永远是配角,要配这点什么才能上台,所以很想为牛油做点什么。”她透露自己曾单口吃过一大口牛油,吃完更加对牛油感到惋惜,Gloria打趣道:“是吧!这么尊贵的食物竟然没有单独存在价值!”
后来Gloria想到,不如索性给牛油一个至高无上的造型——就是自己家里每日供奉的观音。“我一直觉得家里要有观音,见到观音便觉得很安详,有回家感觉,可以说是我心之所在。既然展览已经一件变成我们一个小小的家,那便应该要有观音。”她先把牛油倒进3D模型,再取出来修整,过程重复好几次。虽然喷上防水物料,但牛油还是会预热融化,这让它多了一种暂时性。
受牛油观音启发,Afa则创作出一尊信徒碑,与观音祭坛相对而立。她解释道:“Gloria制作观音过程中有倒模、再修饰过程,我突然觉得——就算我们试图把某些事物推到神坛,好像独一无二,但都终归还是倒模结果,其实神的样貌都是人类想象而来。你都可以把神创造出来,那为什么我不能把自己放到一个碑上呢?”信徒底下是大约60块多士,她表示面包是代表了堆叠的日子,象征只要活好每一天,普通人也能成为自己生活主角。
对牛油充满共鸣,其实也和Afa自身经历有关:“我有好几个不同身份,经常要周旋于不同圈子,但我都觉得没有一个世界真正属于自己,曾经有一种身份认同危机。我觉得牛油给了我一个鼓励——它没有固定形态,好像什么都不是,但这亦正正代表著,它什么都可以成为。”对此Gloria则简短回应一句:“Be butter, my friend.”
【展览详情】
名称:AFA ANNFA x GLORIA CHUNG: A&G Boulangerie
日期:即日至2025年3月1日
地点:JPS 画廊 香港中环士丹顿街88-90号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