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生活困境寻找心灵出口 自疗有书有方法|专访疗愈师作家素黑

撰文: 袁兆昌
出版:更新:
素黑(受访者提供)

访问素黑,差不多100分钟,还有筹备时与素黑来往短讯与求救的时间;而素黑为了这场访问,特意预留了至少半天。终于,我们接通了。从镜头可见,她置身的居室摆设澄明简洁,米白墙壁与她的名字、衣著成了强烈对比。“一定要先吃好午饭啊。”她一打开话题便是关心我在约访时间前是否有吃午饭,正是我生活的一个小情节。从来,素黑关心的不是个案而是人。

她重视的,不是有几多个读者读她;她重视的,是包括未成为读者的人,他们为甚么活得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他们知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书已经出版了,你最好去读,读完就知道认出自己的方法。这是我写这本书的愿景。”至于未准备好(审视自己)的人,她打趣地笑称:“千万不要来找我(看个案)。”

⿻⿻⿻ 素黑专访语录 1 ⿻⿻⿻

去年底推出新作《也许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样》,与前作《爱在136.1》和《踏踏实实爱自己》是主题呼应的三部曲。距离上一本小说著作《麻木树疗伤茶馆》有整整三年;短短三年,香港变得不一样,而她对于这个世界(不限于地方)的看法,大家读到后半段,自有说法。

素黑写书二十年,最希望做到的是“给人力量”:“这一点太重要了。我不是个做创作的人。文字对我来说更多是工具。我还要公开写作出书,其实都是想有个好实际的功能,希望(文字)有用。我的写作目的很清晰,就是‘疗愈’。不一定能解困,它只是种子,提供方法,启示,安慰,激励,促成或停止行动(如乱想、乱问)。我更重视和关心的,是这些文字的力量是什么,是安慰剂,还是重整自己的力量,重建不再一样的自己。只有后者这种沉稳和阴柔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改变和革命。”

⿻⿻⿻ 2013年书展讲座 ⿻⿻⿻

读惯商管心灵励志书的读者,不一定读得惯素黑。素黑谦称自己不是做创作的人,却曾出版两本小说;她文字的力量其实不亚于文学独有的感染力,能亲身引领你进入自己的心灵世界,在混杂无序的凌乱找到路径,越过自己筑起的墙壁。

素黑是香港及内地知名的疗愈师作家,心共振疗愈顾问总监、生命管理顾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首位学生成长导师,被香港书展2020-21选为年度主题“心灵励志”的代表作家。她的书是医生、教授、名人、僧侣及平凡女男的枕边读物,其经典作《好好爱自己》销量突破一百万册。她亦创立“静听爱”个人疗愈品牌,自行研发疗愈产品如定心铜磬及治疗级芳疗油等。这么多年以来,素黑有数之不尽的称呼——“疗愈天后”、“华语世界首席情感疗愈作家”、“是疗治这个时代的药”。然而在她看来,读者怎样“用”她的新书,才重要。

⿻⿻⿻ 素黑专访语录 2 ⿻⿻⿻

素黑每部著作都有“个案”,我们不妨从个案谈起?做记者的,习惯问“个案”猎奇一番,听听哪个人在情绪边缘怎样怎样,可是素黑不想访问变成这样。与其说这是访问,不如说这是我这个年届中坑男人的疗愈过程:“我希望这篇访问的意义不是要读者找我做治疗,而是想大家去认识自己,重要是学习具体的方法。”素黑对访问提纲内容有意见,审视十分严谨。我首先要被疗愈的,自然是语言。

“你想我谈‘个案’,我当然可以全部回答,小事而已——我说的‘小事’并不是指看轻你关心那些“个案”,而是说,我更重视读者是否弄清楚自己发生了甚么事,不是其他人的个案。”这就是她开首调节我提纲内容的原意了。素黑在整个访问过程中,不会把自己放在“治疗”的角色,这是基于她对“人”的了解:“为甚么有些人要找人(为自己)‘治疗’?为甚么有些人以为通过‘找素黑’可以帮自己,而那到底是甚么一回事?”她希望各人都好好想一想:一个人要找另一个人寻求帮助时,这个求助人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就算求助人真的觉得另一个人可以帮助自己,那种“帮助”需要求助人先做些甚么。

⿻⿻⿻ 素黑专访语录 3 ⿻⿻⿻

“我不希望大家安于一种惯性——其实我都只是帮大家处理惯性。处理惯性就是处理习性:我们能看到自己的习性吗?或者我们应该暂且放下‘治疗’这个说法。”

于是,我再翻开《也许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样》,书述个案的次数明显比前作更少;反而是一系统的方法论。

“常常有人说:我想认识自己多一些,想了解自己多一些。这可能统统都是废话,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说甚么。譬如有一个现象:这期流行一出戏,与心理学有关的,与读心术有关的,人人便铿铃哐唥走去看;那期流行甚么忘忧解忧的书,人人又会去买,去了解一下。不过这都是潮流吧。又譬如有些人一直觉得自己有问题,看了一万种治疗师,还是寻求不了(解决方法),可能就会来找我。他们可能是问错问题,或者是设定错了,例如(他们会说)‘我有童年阴影’,这又是废话——有童年就有阴影,全世界人anytime都严重多阴影,对不对?”素黑认为这可能源于大家在大气电波听过和学会了一些听起来像心理学范畴的词汇,以致花了时间在“问‘心理’问题”,而没有“问自己”。这渐渐变成一般人的习惯。“就像一个人看中医,把脉后问医师‘我是感冒吗’。他到底知不知道甚么是感冒?如果不知道他又在问甚么呢?”

⿻⿻⿻ 2016年书展讲座 ⿻⿻⿻

素黑强调——“准备”。上述那些状况与发问的内容,明显是求助人没有准备;但自疗的准备,都不需要应用别人为你设定的用词来建立基础。想来到素黑面前,就要先准备一反自己的习惯,准备直接面对自己的“死穴”,而不是甚么童年阴影。

回到素黑新作,自序就有提到:“这几年,接到不少来自各地的讲课邀请,希望我分享如何能‘一眼看穿’人的深层问题和死穴。说能‘一眼看穿’是浮夸了,这种‘特异功能’只在我的小说《麻木树疗伤茶馆》里出现过,女主角是一名医生,能一眼看穿别人的痛症源头。我本一介凡夫,没有‘一眼’看穿的功力,不过倒有‘多眼’看通的能力。多看几眼总比只看一眼稳妥。能看通透一个人、一个问题、一个境况绝不容易,需要锐利观察、个人历练、累积经验、反复印证、细腻入心、磨练耐性、冷静洞察,还有正气的修为。对,要求挺高的。”这正是素黑给自己的“准备”——多看几眼,意思就是准备得更周全;这种准备工夫,则需要每人的配合,完成提案表格的43条问题。新书有一章叫〈助你和自己相认的43条必问问题〉,占了24页,其中有章节〈为何预约咨询前要填写提案表格〉,这个表格是让求助人预先扫瞄自己一次,为“找素黑”前做的各项准备。

素黑(受访者提供)

“我做‘个案’前必须要他们(求助人)填一个表,不填的话不见,填完的话都可能不见。我觉得,你先做做功课吧。就像今次访问,都需要预先看大纲。”我为这次访问写了两个大纲;再写,或者可以写得更好。“我觉得这是互相尊重和学习。真的有人(记者)一坐下来就问‘阿素黑你可不可以说说你是谁’。哎,浪费我时间?”素黑笑了。引例是为了印证她的想法:总有人准备不足,如果勉强见面,只会浪费大家的时间:“有人真的就这么坐下来问‘喂你帮我看看吧’。你有没有做功课?你交了甚么功课?你想别人给你甚么?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学习“看自己”的最基本条件。就如你要找个老公、找个太太之前,都要看看你想要甚么,并不是只看见俊美的就去追求,搞不好日后恐怕要写信向素黑求助呢!”

【延伸阅读:素黑|黑色私情书:也许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样|读后感活动

正如她在书中所写——“我们没有更多时间去浪费”,甚至说“别以为你一定会有明天”。素黑的时间与求助人的时间同样有限和宝贵,“我对认清自己和自我疗愈的态度十分严谨,可以轻松但不能玩票,回归简单但绝不儿戏”,〈为何预约咨询前要填写提案表格〉要表达的还不止于此。

⿻⿻⿻ 素黑专访语录 4 ⿻⿻⿻

“有些人说:‘是我老婆要我来看你的’。这些人我一定不会见。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甚么,只为满足老婆,甚至自己的妈妈。对啊,有些人正是因为这样而结婚的:与女友拍拖八年,对方说不结婚就分手,于是结婚;为满足妈妈(的要求)而结婚。这类人太多了。”但素黑说这些个案都不是这本新书要谈的重点,重点是你自己——如果你还是不认识自己,首先就要明白“认清自己”有多重要。“例如现在(香港)人心惶惶,因为疫情也好,社会事件也好,但重要是‘你下一步想做甚么?’。你有甚么目标?想过怎么样的生活?再看看你有没有实现它们的能力?又或者你会说,你要跟某人拚命!那么,你是不是有能力跟他拚命?你有需要跟什么人交代(负责任)吗?你有没有方法?有没有策略?”素黑认为,人要先看看自己具备甚么条件,才可判断做或不做一件事。而素黑就是与别不同,说到这里,没有用过一个甚么“量力而为”这类家长式的四字词,听起来就连叮咛也不是。

素黑这么多年在做的就是,要每个求助者与读者看清自己;称之为“自疗”相信也正因如此?“看清楚事情有没有希望,自己有没有能力,以及身边有没有人支持你,这是个现实问题。”素黑觉得这些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想怎样。然而,我们就算觉得有能力改变自己和身边的人,却可能没有位置去改变外在的现实时,该怎么办?

⿻⿻⿻ 素黑专访语录 5 ⿻⿻⿻

“近年社会多了这些迷失和受伤害的人,他们表面的困扰都是关于工作或家庭的一般性问题,如妈妈找麻烦、爸爸的伤害、感情关系等……毕竟,生活还是占据大部分时间,生活和关系上的问题还是要他们每时每刻面对和处理的。但他们的集体创伤症状却明显地相近:呕吐、深层焦虑和恐惧,间接地影响了与伴侣和家人的关系。有情侣因政见不同而分手,家庭因政见不同而吵架,更有一起冲的乱世儿女,终归还是互相伤害。假如经历过或有读过战乱时期的人物故事,对这种现象应该不会陌生。香港人一直以来过得太安逸,少有经历‘大事件’。或是因为我们这两三代人未穷过未挨过未走难过,一出世就在医院,从小有工人照顾。现在经历这一切,不过是一种时代的历练,是不好也很好。”

素黑说:“有战乱,关系就容易散”,因为原来情感承担不起乱。有人选了成就“大义”(如公义),要放下一些“小义”(如爱情、家庭、个人理想),但两者其实都是“义”——“你爱一个人,学习对一个人好,学习照顾一个人,是不是不及‘成就公义’那么重要?这里没有答案,都是你的选择。不过请反思这点:我们可能对社会对文字对某些东西有著道德要求,希望能借此安慰受伤的自己,所以特别想看到‘大’价值的事——如有名人出来讲几句鼓动人心的话、唱首歌来安慰全人类等;可反观身边伴侣一直不离不弃照顾你,你又觉得价值不够大。”

素黑(受访者提供)

“在大时代,我们可以选择靠边站,或者继续义无反顾不放弃——不管你在做甚么、在甚么处境,都要看清楚自己、看清楚处境,认清楚什么东西是自己需要的,弄清楚自己的价值观——但,你做得到吗?有时是做不到的,有时候是不知怎么办。在这个时候,应该要衡量一下什么才是比较重要的。”这些抉择都是人生的伤口,有些路并不是自己可选择的,包括疫情。遇上时,该怎样做呢?素黑还是那句话:先认清楚自己。

伤口是时代给的,善于疗伤的素黑看得更远:“我更重视划时代。回到现实,自己的现实上,看你有什么本钱、筹码和定力,是求短还是求长远,修出什么智慧。”

⿻⿻⿻ 素黑专访语录 6 ⿻⿻⿻

素黑在新书前言这样写著:“此书生于乱世,能量稳札如山,愿能为众生暗灰的心,闪出壮美憧憬的鳞光。”素黑在她的脸书【素黑(Su Hei)】上发起名为“黑色私情书”的活动,让读者写读后感回应新书。她会用珍藏二十多年旧情人送的黑信封,逐一亲自写和寄出一函私情书给参加者,是她有史以来跟读者最亲密的私接触。素黑重视的,由始至终都是一个“你”,一个“人”,私情不比大义轻。

素黑在访谈结束后,在脸书讯息匣里写著——

大时代重要,儿女私情也重要,自身修为更重要。你可以有大道理,对大义凛然拜服甚至渴求,因为可以“凛然”!哪小义呢?我们却像猫回避时一样,转头走,还装cool。

我们看到很多大明星大人物,名人伟人,他们有大贡献,我们不想否定,因为我们心底里都想做到这种成就,是欲望投射。但他们的大伤害呢?看他们对一个人的伤害,可能更能看清楚这个人的弱点和真人格,如他们剥削或摧毁一个卑微、善良、对他们好的人的那一面,我们都不忍心放大,因为心里很清楚,我们都做过,我们都是他。我们没有他的成就,羞耻却一样。这是人性最分裂甚至伪善的地方。

向外寻求疗愈感、安慰剂,都是假的,无力的。你一刻定不了心,你所有的决定、想法、行动、感觉等,都是虚的。定心,是清楚看到和承认自己的死穴,先处理好所造就的伤害和麻烦,才有力量多跨一步,去稳定、平静、坚定地评世界、看社会。你可以同步,但你不能逃避自己而去成就所谓大义。你更不能逃避对自身、身边人、家庭、宠物等的责任而去说拯救谁。

我写作、出书,做疗愈,不是出于所谓“使命感”,最大的原动力其实是因为这个:“我们都对不起地球和孩子。”有经历、懂的人,自读得懂我在说什么。

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带出的力量是:

渺小的力量
踏实的力量
回头看清楚自己后踏实生活的力量。

读后,我想起素黑形容自己居室的简朴,一些来探访的朋友惊讶物品那么少。又想起她最近与几位作家朋友一起写著关于死亡的小小说,准备结集成书。我仿佛又看到素黑受访时的居室环境——无疑是一片澄明。我们试著跟素黑说话,试著打听她的生活,听著她在不同场合的演说与分享,结果还是不得不想到自己——自己到底要不要去找素黑问个究竟。而素黑就是这么的一面墙壁,在你觉得需要找她时,她会化身为一面镜子,要你知道所有问题的本源,从来都是自己。想起素黑的名句:“你不是来看我,你是来看你自己。”

如果人如镜子,这本新书就是使用这面镜子的说明书;翻阅一次,自会觉得有好建议;翻阅两次,真的要去实践时,或者不用再找素黑了,因你已确认自己的价值观,对准自己的死穴,踏踏实实爱自己,然后爱别人。

素黑(Su Hei)脸书
素黑电邮:blacksosoblack@hotmail.com
素黑最新著作《也许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样》
出版:万里机构知出版(2020.12)

寻书地图——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