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回顾格里芬如何揭露美国种族偏见|富察|像我一样黑

撰文: 转载
出版:更新:

《像我一样黑》(Black Like Me)是本讲一位白人作家化身黑人,深入南方黑人社会,从而揭露美国种族偏见的勇敢旅程。本书可以视为1960年代民权运动的一部分,创作于1959年,放到今天看都不算过时。

文:富察

不过时的一个原因,当然是美国今天的种族问题已经撕裂了社会,折射在这次美国大选的巨大分歧之中。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它乃非虚构的佳作——我好奇的是,《冷血》是1966年出品,是新新闻主义鼻祖,然而《像我一样黑》比它早六年,完全是新新闻主义的笔法。里面的场景描写、对白、心理活动,绝对会让今天的读者身临其境。

+38

我自己就被他置身于密西西比某地的黑人社区的第一晚,所感受到的恐惧和酣畅淋漓的心理描写,带入情景,想起自己在上海车站码头遇到一群小流氓的那种恐惧感。然而就本书的议题,我不想从进步派的视角看问题,这方面太多!各位可以看书中张惠菁、卢令北等人所写的精彩导读。我作为保守派,还是从这本批评种族议题的书中看到了这个议题的复杂性。所以我其实是把它视为一本《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为女服务生》(左岸出版)的种族版。

《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为女服务生》(网上图片)

比如书中写道,已经化身为黑人的作者,在和另外两个黑人一起午餐时,马路对面,一个黑人乞讨者正可怜兮兮的等他们分给他一些残羹。他的黑人朋友称呼那乞丐为狗屁、酒鬼,在把剩下的食物给他时,冷漠的说——

“如果刚好有来车,他一定会被撞死。”

“好,听好了,酒鬼。那锅子拿回来前要清干净,听到了吗?”

而作者则思考到:“这个人的痛苦却顿时提高了我们的地位。我们是贵族,他是乞丐。这件事让我们受宠若惊。我们比他优越,这出喜剧让我们产生幻觉,觉得自尊不凡。”

我引述这段文字的目的不是证明种族偏见是正确的,而是悲哀的看到,种族问题,本质上和阶层问题并无二致,而且往往也联系在一起。人类社会,歧视处处都在,不一定是是因为肤色;而肤色虽然加剧了这个问题,可解决之道,不是把黑人变成肤色上的白人那么简单,而是在阶层上加以提升。

+5

达成自然非常困难,但一个社会制度只要是开放的制度,允许阶层提升,就会逐渐发生改变。所以你在书中也会看到,黑人社区的咖啡馆里贴著下面的海报,内容是:

消除公车上的种族隔离之七项原则——

一、祈求引导。
二、保持礼貌和友善。
三、保持整洁干净。
四、避免大声说话。
五、勿起争执。
六、任何意外发生时,立即报警。
七、以德报怨。

赞助者 牧师总会(Interdenominational Ministerial Alliance)
主席:A.L.戴维斯(A.L. Davis)牧师
秘书:J.E.庞德克斯特(J.E. Poindexter)牧师

作者在黑人教堂,也遇到一些地位较高和富裕的黑人。而作者和戴维斯牧师之间的对话,则显示了黑人内部自我提升的理性力量。

【《像我一样黑》第一回内容:为甚么这个美国白人要“换皮”

这种不仅仅是批评,而是提倡自我改变的保守派立场,其实也是八旗另外一本书《绝望者之歌》的立场。这本书写的白人底层,白垃圾、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白人乡巴佬,他们依旧陷入酗酒、家庭暴力、非婚生子、吸毒等种种问题,作者提出,改变这一切,还是要回到家庭和个体,只要美国社会给予机会即可。

《像我一样黑》

左派的论述强调,种族和阶级问题,造成它的是一个叫做种族歧视的、压迫性的、不平等的“社会结构”,黑人必须推翻这个“结构”,才能够从底层爬起来,变成“白人”。这一论述的困境是,这个“压迫性”结构,其实是历史演化的结果,而人类难以彻底摆脱这个结构——如果鱼无法摆脱水的结构的话。

最后,理想和可行的状态是,人类只能不断在各种力量的演化中逐渐调整。就美国的历史来看,从黑奴贸易,到南北战争,再到民权运动,再到美国各色个行业的成功黑人的涌现,最后,欧巴马以黑人的身份成为美国总统。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演化才可达成的长达百年的历程。

歧视和偏见,其实首先来自对陌生文化的恐惧和不解,而不是种族。如果白人对黑人的歧视,是种族问题,那白人彼此之间的歧视,黑人对自己的歧视,则更多是阶层和行为模式的差异。

【延伸阅读:美丽新世界|极权社会让人民服从 要施予痛苦还是给大家幸福糖衣

作者(编按:约翰格里芬)写到,“我意识到每个我交谈过的有见识的人,在全是黑人的场合,都会无所顾忌地承认黑人有双重问题。一是人们对黑人的歧视。其次,而且更加严重的,则是黑人对自己的歧视。黑人自己鄙视黑人特质,将黑人特质与其所经历的苦难连结在一起;他宁可去重伤自己黑人同胞,因为他们也属于黑人特质的一部分,而黑人特质让他受尽苦楚”。

总之,我从《像我一样黑》这本书中看到了种族问题的复杂性,而不仅仅是种族主义。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