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英国最早的浪漫主义、前卫艺术家|人与物
【人与物】连续几个星期介绍过现代艺术,这次讲年代久远一点的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他的生日是1757年11月28日。
一般谈起布莱克,可能会讲到他的诗与文学。你可能听过这几句(尤其是首两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很多人会以为这四句出自佛家,但其实是译自威廉・布莱克《一粒沙子》(A Grain of Sand),只是跟佛语的“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有契合之处。
布莱克虽以诗闻名,不过今天我们先不谈布莱克的诗作,他于绘画同样有非凡的成就,是少有地得以名留青史的两栖艺术家。
诗作、插画与书籍设计共冶一炉
1757年布莱克出身於伦敦苏豪区,十岁时因负担不起学费而辍学,在母亲的指导之下自学知识,尤其爱读《圣经》。在父亲的介绍下,布莱克跟随雕刻家 James Basire 当了五年学徒,习得老派的雕刻技巧,成为专业的雕刻师,勉强可赖以为生。
学成后布莱克进入免学费的皇家学院(Royal Academy),但他很快就认为学院的教学过于学究,亦不接受由学院订下的艺术标准,他甚至视学院讲授的巴洛克艺术大师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绘画为未完成的作品。
延伸阅读——绘本|艺术家 William Blake 生平绘本 更带你进入布莱克诗画想像
布莱克只好在体制外追求自己的艺术。他是少有地有能力结合诗作、插画与书籍设计的艺术家,他会为客户做印画,亦会为自己的诗集亲自设计与制作。当中的代表作是可说是《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中的《老虎》(The Tyger)一诗与插画。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
布莱克的年代,从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算起已是三百年,距文艺复兴开始甚远。这段期间艺术史当然有不同的发展,但布莱克最仰慕的大师,仍然是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布莱克本人还不是前拉斐尔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但他是这小团体的欣赏、学习对象——就如其名,这群艺术家偏激地认为拉斐尔之后再无艺术。
若说布莱克跟不上时代,他是不愿跟上时代,他属于最早的英国浪漫主义(Romanticism)先驱。启蒙时期(Enlightenment)高举理性而批判宗教,将大自然当作有待被人类智慧认识的对象;而随著资本主义兴起,带来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城市生活与消费主义,欧洲开始透过机械与工业将世界变得理性化、世俗化。
延伸阅读浪漫主义——把世界重新浪漫化
浪漫主义者反对这样的世界转变,他们不信任理性,试图从自然寻回根本的价值。布莱克不跟随启蒙时代的精神,而高举被贬抑的想像力,他甚至不将想像力当作一种人类心灵或意识的状态,而是人类的存在本身。
宗教精神与《太初》
可是布莱克比其他浪漫主义者更极端,他自八岁起即能看见树上有天使坐着,亦有各种神灵,甚至有一个教他画画的人。虽然布莱克的作品中有绘画耶稣与圣母,他晚年的最后作品是但丁的《神曲》插画,但另一方面布莱克不可以说是传统的教徒,他在基督宗教以外,创造了一套个人的神学与神话学出来,这体系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神明,而布莱克自认只是将这些他看到的、实在地存在的圣灵绘画出来。传统的宗教与布莱克的神话,就在他的画作之中交错着。亦因为此,有些同时代的人视布莱克为疯子。
布莱克的首本名作是1794年的《太初》(The Ancient of Days)一画,它是《欧洲:一个预言 Europe: A Prophecy》的卷首插画。画中一位白胡子的老人屈身于火焰的光盘上,背后是火熊的太阳。老人让人想到米开朗基罗巨作《创世纪・创造亚当》,当中在右方伸展手臂的上帝形象。然而“祂”并非基督教的天父耶和华,而是布莱克称为“Urizen” 的创世者——当然布莱克是“看到”过祂,将祂画出来而已。
Urizen 以圆规量度漆黑的虚空,意味祂正在设定万物的本性与法则,包括科学所言的物理学定律。这一幕正是创世者在创造物质世界的阶段,为求精准祂用到圆规来量度,亦呼应了引力与生物学等法则之精准,得以将万物滋长,天体之间以平衡的状况运行。Urizen 的头发与胡子被强风吹成水平线状,象征自然之力在此阶段已经非常强大。画题以“太初”(The Ancient of Days)来指称上帝的说法,则来自《圣经・但以理书》(Daniel)。
我们可留意圆规在布莱克的作品最少出现了两次,而两幅画作都极为重要。
牛顿的第二个圆规
圆规再次出现在1795年的《牛顿》(Newton)一画。不似文艺复兴的大师与《圣经》人物,布莱克这次画的牛顿与同是十八世纪的英国人(相隔几十年)。这画首先让观者震惊的,是牛顿竟不是以温文儒雅的学者形象出现,而是一位全裸的男性,是布莱克常惯常画的健硕肌肉男,俨然一位崇尚肉身健美古希腊几何学家。不似拉斐尔(Raphael)的《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让古希腊的一众学者穿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服装。以我们现今的说法,布莱克是对历史人物作大胆的二次创作。
《牛顿》画下写着这样的一句说明:
“在所有事物看见无限的人,可以看到神。只看到理性的人,只会看到他自己。”(He who sees the Infinite in all things sees God. He who sees the Ratio only, sees himself only.)
结合画面来看的话,我们可以将《牛顿》视作一幅讽刺画:《牛顿》中人物虽乍看庄严,但其主旨却是批判牛顿,及其代表将自然理性化的思想。
牛顿是理性的化身,只全神专注在面前的卷轴,绘画出几何形状,而他不自然地大幅度前屈的僵硬身体,寓意理性的不自然与压抑。牛顿后方的石头,却呈现出复杂的有机形状及生命力,跟线条清晰、简单的牛顿与几何图案形成强烈对比。至于如海底漆黑的背景,则象征这个牛顿跟柏拉图那走出洞穴、接触到真理的自然之光的人,相距甚远。
若我们对读《太初》与《牛顿》,或会好奇为何两幅画中人物都手执圆规在丈量世界,为何布莱克对当中主角的态度相差这么远?大概是因为布莱克认为量度宇宙应该是创世者的工作,而非人类应该投注全部心神去做的事。
世界上第一个前卫艺术家
我行我素、不屑追逐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学院派、作品不被世人理解——这些特质使布莱克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前卫(avant-garde)艺术家,纵使那时代的艺术界还没有这个概念,甚至布莱克本人一直视自己为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他依靠插画与书籍设计的工作糊口,在潦倒与寂寂无名之中过完他的一生,至死后才被重新发掘,这点就像梵高。
布莱克现在被视为浪漫主义艺术的最高峰,除了往后的文学与艺术思潮外,他亦被指影响到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荣格的心理学,甚至在当代的流行文化中亦继承着他的遗产,如在音乐上影响到卜・戴伦(Bob Dylan)与 The Doors 乐队的占・摩理臣(Jim Morrison)。
布莱克曾画《红色巨龙》系列(The Great Red Dragon Paintings),近年大热剧集《沉默的杀机》(Hannibal,亦译《汉尼拔》)系列,改篇自汤玛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的小说《红龙》(Red Dragon)及《沉默的杀机》,而《红龙》小说封面就不单直接用了布莱克的红色巨龙的名字与形象,更以布莱克这作品为重要情节与设定。
在今年疫情爆发之前,英国的 Tate 美术馆就办过布莱克回顾大展,除了展出三百件布莱克的作品,更特别仿照布莱克1809年的展览房间,还原当时的展场面貌。
【人与物】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