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 艺术搜寻引擎 让大家认识名画不为人知一面
上星期,Google推出了网上互动游戏,让用家可以把自己的草稿绘图,找出与哪一幅名画相似。时至今日,人工智能技术一日千里,除了可以辨识人物外,科学家最近还成功透过智能技术,从浩瀚艺术名画中,找出“隐藏连结”,配对出相似关联的作品,料这种技术若再日趋成熟,将对艺术策展产业造型冲击,亦加深大众认识艺术品不为人知的一面。
人类历史至今,创造了无数经典艺术名品,但在数以百万计的艺术遗存品中,哪怕是见多识广的艺评人,即使他们阅历无数,见多识广,但不断要他们随手找出几件相似的作品亦不是易事。
而对许多人来说,艺术与科学并不相容:科学基于逻辑、推理和经证实的真理,而艺术则基于情感、美学和感受。但是最近,人工智慧和艺术之间出现了新的交流,随著电脑运算技术近年突飞猛进,科学家利用精密的演算法,成功以人工智能(AI)为艺术家和学者找出相似的艺术作品。
由美国麻州理工学院(MIT)联同微软(Microsoft)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一种新的演算法“MosAic”。而经过测试,AI 成功找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New York's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Amsterdam’s Rijksmuseum)之间藏品的隐藏连结。
这次作品受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以荷兰和西班牙大师作品为主的“林布兰-维拉斯奎兹(Rembrandt–Velázquez)”特展启发。MosAic 透过学习找出两幅画相似程度,发现许多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家,他们虽然未曾交流或没可能接触过对方作品,但很巧妙可以创作出“相似作品”。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发现了这展览中一个不太可能有连结,却又相似的组合:Francisco de Zurbarán(1598-1664)的〈圣塞拉皮翁殉道〉(The Martyrdom of Saint Serapion) 和Jan Asselijn(1610-1652)的〈受威胁的天鹅〉(The Threatened Swan),这两幅作品除了有极相似构图外,还一同呈现深刻的利他主义。
一张图片便可找相类作品
为了找到两幅相似的画作,该团队使用了一种新的图像搜索演算法。AI会将相似影像组合成一个树状结构,为了找到最接近的配对影像,他们会从“树干”开始找,接著前往最有可能的“分支”,直到发现特定艺术家或文化的最接近匹配。例如,对于一项“哪种乐器最接近于此蓝白色连衣裙绘画”查询,该演算法检索了蓝白色瓷小提琴的图像。这些作品不仅在样式和形式上相似,而且源于荷兰人和中国人之间更广泛的瓷器文化交流。(见附图)
相比于 Google 之前推出的“X Degrees of Separation”,也是一种将两件相似艺术品联系起来的搜寻工具,在网站中选择两件艺术品,它会自动搜出接近两者的作品,将它们连成一条“路径”,但是 MosAIc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仅需要一张图片,AI便会帮他找到相对应隐喻的作品。
MosAIc 的目的不是创造新艺术,而是帮助探索现有艺术。来自麻州理工、MosAIc 相关论文的第一作者 Mark Hamilton 表示:
“开发 MosAIc 的困难的之处是建立一个不仅能分辨颜色、构图,还能辨识主题或内容的演算法。这次系统能找到不同作品间深层隐喻,相信可让大家对视觉艺术世界中的关系产生新见解,我们希望这项工作未来能激励其他人思考资讯检索工具如何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艺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
过去 AI 常被拿来“创造”新的艺术作品,例如由 MIT、Nvidia 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开发的 GauGAN、Mark Hamilton 曾参与的GenStudio。甚至有 AI 创作的艺术品于拍卖会上拍卖,德国艺术家Mario Klingemann 创作的《Memories of Passersby I》被苏富比拍卖,预估值3~4万英镑(约40万港元)。
新闻来源:DailyMail / artnet.com/ csail.mit.edu
【一齐回顾以擅长绘画人性孤独,已故美国画坛大师Edward Hopper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