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全港电话亭 艺术家:电话亭还有存在价值吗?
电影《机场客运站》(The Terminal)的男主角Viktor,由于祖国突然发生战乱,被迫滞留在美国的机场。没有手提电话的他只好向家乡的雇主提供电话亭的号码,在滞留期间,他终日在电话亭旁等待电话和可以返国的消息。公共电话亭曾是现代城市中不可缺少的设施,但随着手提电话的普及而逐渐被人遗忘。年轻艺术家林建才走访香港百多个电话亭,决意为这空间留下一点记忆。
林建才说,全港共有1600多个电话亭,他发现其中有很多电话亭已处于“孤立”状态。在这个“人人都有至少有一部手提电话”的时代,究竟电话亭还有什么功用?下一个使用者何时会出现?怀着一个个疑问,他走访了百多个电话亭,以电话亭为题材创作出“Telephone Island”系列作品。
以电话亭视角观察世界
《Telephone Island- #1》以电话亭为主体,林建才将相机放入电话亭内,从它们的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寂寞的电话亭犹如被人遗忘的人,瑟缩于城市一角,“目睹”平静的码头与匆忙的人们;而作品《Telephone Island- #2》用静态的镜头纪录不同地方的电话亭,林建才将几个旧式砖头电话机砌成装置,影片中的电话亭如同幽灵般,在石屎森林内、道路上出现,即使电话亭外写着“提供免费WiFi服务”,亦无人问津。
拨打无人接听的电话
林建材每次造访电话亭,便用电话亭内的电话拨打自己手机,以此方法收集这些“孤魂幽灵”的电话号码,然后在另一个电话亭里拨打其他电话亭的电话号码。在《Telephone Island- #3》的影片,正是艺术家在某一个电话亭内打电话。当然,百多个电话亭也没有人接电话。可能有人觉得他很傻,为什么要打没有人会接的电话?
他在艺术家自述中表示,他希望通过这个行为“去确认对方的存在”。由“步行去收集电话”和“打电话去确认”这两个行动中,艺术家不单正视这电话亭这空间的存在,亦亲身尝试回到“人们经常使用电话亭”的时代。打过了百多个无人接听的电话,艺术家至今依然在持续尝试,或许在他收集了1600多个电话亭的电话号码之后,他会成功连系上一个人。
艺术家profile
林建才为香港艺术家,生于1988年,2012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主修批判性跨媒体实验室,主要创作绘画及录像装置,题材紧扣日常生活,寻求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无形连系。
刘清华、林建才双人展“复本”
日期: 即日至10月16日(星期一休馆)地址:Floating Projects(黄竹坑道40号贵宝工业大厦8楼D室) 查询:6421 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