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首个展览】让文字与影像四处游走 未来展示模式有无限可能
西九文化区首个艺术场地M+展亭于七月落成,展出的第一个艺术项目,是本地艺术家曾建华的大型作品《无》。从去年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无尽虚无》到今次新作,曾建华依然故我—作为一位喜欢问问题和思考生命意义的艺术家,不仅作品中能见到他思考的痕迹,就连这次展览名称里的“无”字也要把中间划去,英文为“Nothing”,已流露出其矛盾个性。曾建华念基督教中学,后来拜读高呼“上帝已死”的尼采,并成为其狂热信徒;他相信人性本恶因此要有道德规范,但同时,色情、反对权位和“恶搞”神灵又是他拿手好戏;他的作品极为冷酷,却充满他对哲学、宗教的反叛,以及对社会不同现象的质疑。
摄影:陈焯𪸩、部分图片由M+提供
作为M+展亭首个展出,曾建华的《无》可能一反观众对艺术展场的了解。他并没有创作出数量丰富的展品,而是将整个展场当成作品,将展亭变成满载各种情绪的空间。
封闭展馆 让情绪流动
他的创作方式以现成物为主,建筑外墙上的玻璃、场馆外一棵刚种下不久的年轻树木,都被他运用于创作中,以至场馆外唯一有自然光照射的露天环境也被他封闭起来,加上地面的文字,引领观众投入展场的情绪。曾建华提到场外的作用:“因为环境很特别,很自然就想到将这些元素放进作品内,从而制造出日与夜、内与外的对比效果。”
馆内可分成四个部分,观众走进场馆内会先看到一条条冰冷的金属柱,在尽头有一段经艺术家重制、异常缓慢的影像—来自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的《发条橙》,影像内一众囚犯在监狱内重复地兜圈子,作品反映出人只能在重复无意义下生存。展场中设置了一个房间,强烈的噪音与房外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而内里充斥着文字和不明形态的影像—这些文字来自知名美国乐队Nirvana的主音和结他手Kurt Cobain所写的歌词。文字与影像无定向地在房间各处游走,这房间强调人的不稳定情绪,同时释放情感来面对人生的孤独感。“那些片段和引用的文字,根据其编排的方法产生了意义,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资料中得知它们原本的意思,但最后如何诠释,则在于观众自身。”曾建华说。
香港艺术家中的异数
“有时会想,他还想创作,也证明了他还是有生存的欲望。”联合策划这次展览的M+首席策展人方咏甄(Stella)指,曾建华是香港艺术家中的异数,在他身上总感到对生存的焦虑和不安;他在生活上是悲观的,不停与自我对抗,但同时认真看待生命,固执地追问究竟,不肯放过也不愿松手。曾建华近年从平面创作扩展出对空间的探索,以文字、声音和录像投影建造一个能让人感受的空间;他从不喜爱谈自己,偏偏作品总是指涉自身。
曾建华过往的作品,总令人有一种踏入迷魂阵的感觉,像早期一系列色彩美艳的墙置装置里,那些连续不断的螺旋状花纹,都由一系列粗俗下流的语言组合而成,形式与内容有着不协调甚至冲突的状态。艺评人John Batten曾为曾建华策划首个个展,曾建华的作品最吸引他的地方,在于“他的作品总能够针对社会问题,也特别同情穷人和社会不平等的情况”。
他的作品似是拼贴,将不同元素拼贴在同一空间内,有意无意挑衅着观者的神经,令观者很多时也不知道这些怒火从何以来。他喜欢引经据典,把存在哲学、电影和文学等挪用到作品中。Stella直言曾建华并非是一般商业画廊下的艺术家,他作品中极具挑衅的行为,令不少收藏家反感:“他早年的创作很愤世嫉俗,部分在画廊展售的作品会刻意将价钱设定得过分地高,作品内容又尽是对艺术市场生态的不满,借此取笑只以金钱衡量的艺术市场。”
John欣赏曾建华作品里对商业艺术空间、艺术市场,以至对社会不公义的毫不妥协和反叛:“他早期的墙纸作品,借鉴了18世纪的英国艺术家William Morris的作品,那些美丽的花形设计,结合了曾氏粗俗的宣誓词和短语,覆盖了整间画廊。我最喜欢的其中一个词组,也和我有关:‘Fcuking White Man John Batten’,反映了艺术家在英国生活时所感受到的种族歧视,那是一个强大的展览,令不少观众惊呆了!香港博物馆和法国的里昂双年展也邀请了他展出。”
曾建华另一系列画作实验,名为“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将达文西的部分宗教画作改动,如《Litta Madonna》就将圣母玛利亚的乳房油得特别鲜艳,更将正在吸食母乳的儿童天使的阳具放大,质疑这些宗教人物的神圣形象,颠覆了原画作(达文西《Madonna Litta》)的原意;在《St John the Baptist》里,又将达文西同名原作里举起的食指换成中指。
那些片段和引用的文字,
根据其编排的方法产生了意义,
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资料中得知它们原本的意思,
但最后如何诠释,则在于观众自身。
M+展亭 展示模式的新可能?
回到这次的展览场地,M+展亭不单成为曾建华创作的现成物,他更“改造了空间面貌”。他封住了整个露台,连望向维港的位置也封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而周边放置的镜子,创造了一种类似反射镜的状况,会无休止地反映出影像。“这让人想起澳大利亚漫画家Michael Leunig的作品。Michael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仅绘制了建筑林立的墨尔本市景,并观察到在高层建筑物上的镜像幕墙,故在绘图中特别反映出这些幕墙之间的空无地带。” John说。
M+展亭的资料显示,展亭采用了悬臂甲板设计,镜面外墙反映出维港景色以及未来建成的园林景观。整个展览场地大约有300平方米,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是M+的主要展览场地,形形色色的展览将会在这里展出,例如今年11月的“形流意动:M+ 设计藏品”,及以女性影像为主题的展览。Stella指这标志着整个M+项目即将走入另一个阶段,“在M+博物馆大楼于2019年开幕后,展亭将为其他文化机构的展览及活动提供展览场地,也可作为艺术家、设计师及机构举办小型独立展览及活动的场地。”但John就认为,对于M+展亭往后发展还言之尚早。“今次曾建华不单只将场馆封闭,内里也漆黑一片,可能要待下一次展览,才看到这个展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无》
日期:即日至11月6日 (星期三至星期日以及公众假期)
时间:早上11时至晚上6时
地点:西九文化区M+展亭
免费入场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