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生活】年轻店主计划售卖宁静空间︰期望共享的人平起平坐

撰文: 朱珮茵 陈盈瀛
出版:更新:

香港是有趣的。当这个城市里的环境如此复合,活在其中的人,既过着生活等于工作的状态,却又从工作中领悟出生活的风格。在衣、食、住、行的生活四大基调之外,要看在地的Hong Kong Style,还可看一看工作—当我们说Work Style Is Life Style,当中包含的香港风格不一定只来自香港人,外来者看这个城市或许更细致;经营Café和餐厅的,除了休闲的空间,还包括一套生活模式;而时装人呈现的,在时装店以外,却更可能是一种更前卫的工作概念。所谓的香港风格,如此密集又多元。
摄影:李孙彤、潘思颖、李泽彤

陈苗在店中工作,在店中居住。背后一道楼梯,是两个空间的唯一分隔。

提起香港的工作形态,从来只有繁忙,以及繁忙。大家想在这个地方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从来不是一件易事。铜锣湾或许是一个最佳的缩影。凌晨3时经过礼顿道,你会发现丹麦饼店还在运作,面包忙着出炉,一个小小的店面,见证了香港人最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只是一街之隔的希云街,却是个繁忙与宁静交汇的小巷,当中蕴藏的是另一种生活形态。

风格 是要一直使用

位处最繁盛的地区之一,人车不分昼夜进出,却唯独这条小巷,能保有不被破坏的宁静。清一色的黑与木调,接近禅意的简约装潢,这是个让每个客人都不介意多待一会的平静之所。“这些日子,我很努力去让它变得完整。”说的是小店的理念,也包括了店主陈苗的生活方式。两年前由尖沙嘴利时搬来这里:商场店舖无法给予的高楼底和安宁平静的氛围,他一眼就爱上。

清一色的黑白与木调,令店面空间散发着一份安静的氛围。

宽大的店面空间,容许陈苗的想法得以进一步膨胀,由原本只出售时装系列,逐渐加入了各种生活器具,一边放置了一张木桌子,让他可以造皮具或为客人改装设计。只要一踏进店中,自然而然会令人联想到店主本身的风格。“我挑选的东西并不是纯粹漂亮的物件,而都是我想拥有、使用,甚至保留的衣服与器物。”他不大喜欢谈论风格二字。“所谓的风格,不过就是由生活的细节、身边每一件日用品,以及使用的态度,去组成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已。”桌上摆放着日本工匠的素雅瓷器、纸张制作的手提袋,它们美丽,却不难亲近。“这是日用品与艺术品的分别,只有能够日积月累地使用的东西,才会真正变成你的东西。”

陈苗对于生活的看法,可以说是开店以后才愈发变得强烈。从事餐饮业长达九年,第一份工作位于山顶,即将搬迁的峰景餐厅当侍应。回想起那段时间,他坦言是在一片混沌中度过。“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首先学会的是何谓服务。在一间餐厅,服务就是千方百计去满足客人,在职业层面,并不需要存在自我,最重要是令客人快乐。”那段时间,陈苗只视之为一份工作,可以获取收入,养活自己。“香港人追求节奏,在速度、效率面前,抹杀了一部分人性,也是无可厚非。但久而久之,我开始觉得整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都正在扭曲,被工作的思维潜移默化,是一件很恐怖的事。”生活虽然安定,却并不满足。“赚到钱是否就有真正的自由?可能只是由一条线走向另一条线,而那不过是另一个樊笼。”

喜欢造皮具、喜欢音乐,在这里亦有专属的角落, 支撑个人的生活乐趣。
店中的衣服一如陈苗自己的风格延伸,低调的用色,看不见任何多余的枝节。

于是,陈苗有了创业的念头。与从事时装设计的朋友合作开设时装店,一方面是考虑到实际运作,但更大的原因,大抵是一份对理想生活的渴求。“难得拥有自己的地方,当然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从前在餐厅工作,他最欣赏的岗位是厨师。他说,就像画家运用一张白纸,厨师运用不同食材就能变化出各种菜式,他们手中有一份创造力。如今投身时装行业,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也是一种创造。“除了衣服设计,就连每一个陈设、音乐、气味,都是我亲手安排的。”偶尔他也会制作皮革,无师自通,最重要,是随心所欲。

自由工作者的世代

晚上10点,放下“CLOSE”的门牌,他的身分便由店主变成了街坊。店中有个小小的阁楼,他每晚就睡在这里。不是没有试过找地方租住,一个百多呎单位连厕所起居,索价$7,000。他愈想愈觉得荒谬,索性在店中住下来。“在香港,空间已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是怎样。”阁楼落下了黑色布幕阻隔视线,没有他向往的窗口,但却打破了城市中人与人的隔阂。门上锁,到附近的酒吧喝一杯,跟熟悉的面孔寒暄已是习惯。最近他才添置了一台投影机,偶尔在收店之后举行电影放映会,邻近的朋友自自然然会出现。这是开店之前始料未及的美好。

自从将工作与生活场所结合,将生活条件压缩到最简约的模式,他开始思考一个城市空间与人们生活状态的联系。他感觉到,现在的香港社会正经历一种生活模式的转变,而自由工作者的崛起,将会完全打破人们对于工作、生活、社会阶级的既定规律。“最好的例子就是Airbnb、Uber的出现,你只要有一种技能或资源,就毋须在固定的机构或场所工作,生活形式可以更加流动,而online shop的盛行,亦大大助长了这种工作模式的发展。然而政府还不想去面对,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征收税项;大部分资本主义社会暂时未想通一种双赢的方式,只能想尽方法去箝制他们。”

电影为生活带来灵感,陈苗最近举办放映会,同时拉近了朋友间的距离。(资料图片)

不纯粹是一种个人的生活取态,陈苗视之为一场社会革命,不想冷眼旁观,他更希望可以参与其中。于是,他最近正在筹备另一个空间——售卖宁静。“生活方式在改变,但城市仍未追得上。试问在城市中,有几多是适合自由工作者工作的场所?除了家中,就只能选择咖啡店,但咖啡店不过是没有选择之下的地方罢了。”陈苗构想中的环境,是一个宁静而自由开放的空间。在那里,人们可以工作亦可以休息,他们可以掌握自己生活的节奏,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我期望,所有使用这个环境的人都是平起平坐的,没有上司下属,只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店员与客人共同享有这个地方,大家在一个公平的情况下工作,我相信社会的文明应该是这样的。”

每天关门后,陈苗都会到附近的酒吧喝一杯,跟其他酒客寒喧一番。(资料图片)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