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影节】永生不死成咀咒 导演:如吸血鬼德古拉背叛上帝

撰文: 潘宛沚
出版:更新:

华人在新年都会祝长辈“长命百岁”,可是在西方的歌德文学中,永生不死或许是个惩罚。德国导演借用吸血鬼德古拉的概念,创作出电影《死亡MPF》(Hidden Reserves,2016),说的就是一个不死的悲剧。今年欧洲电影节精选多部获奖电影,除了获苏黎世电影节最佳电影的《死亡MPF》外,《换心术师》(Gods,2014)也是波兰电影大奖的大赢家。改编自真人真事,《换心术师》诉说80年代波兰首宗换心个案。看过紧张刺激的剧情,温馨的《看护看人生》(Home Care,2015)可缓冲一下。新年过后,在3月探讨生和死。

Valentin Hitz受德古拉故事启发,想到不死是罪恶。(《死亡MPF》)
遵守社会规则、反抗、再重投社会。(《死亡MPF》)

不死恶托邦 如同德古拉传说

德古拉的故事,应该不会感到陌生。《死亡MPF》的导演Valentin Hitz自小看吸血鬼的电影,已有人类永生不死的念头,在电影中这反成咀咒,不死的人类被迫不断工作直至够钱购买死亡保险。永生的恶托邦(Dystopia),却为男主角Vincent带来财富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帮助富人买死亡保险。如同现代的保险经纪,只是不保障生命而是帮人得到安息。

传说中的德古拉是基督教十字军,但妻子中敌人诡计而去世,令德古拉伤心不已,与上帝决裂。《死亡MPF》以不死为咀咒的概念与德古拉相似,Valentin Hitz认为德古拉的丧妻之痛令他远离上帝,而永生不死就是背叛上帝的惩罚。有趣的是,电影中的生人背负债务(Debt),德古拉背叛上帝的罪恶(Guilt),“Debt”和“Guilt”在德文中都是同一个字。从传统歌德文学到思考未来的恶托邦,Valentin Hitz巧妙地结合两种概念。

在没有死亡的世界,只有富人才能安息,穷人只能不断工作以换取安息。保险经纪Vincent Baumann为富人购买保险,令他们有尊严地死去。名利兼收的他上得山多终遇虎,不幸被“炖冬菇”。而重拾昔日风光的秘诀,是要与社会边缘人合作,例如反政府份子Lisa。但电影没有落入反抗体制的浪漫想像,终究Vincent与反政府组织合作是为了重建伟绩。

《死亡MPF》上映日期:3月14日上映戏院:百老汇电影中心

《换心术师》在波兰备受好评。(《换心术师》)
Zbigniew Religa完成手术后的疲态。(National Geographic)

波兰首个完成心脏移植手术医生 病人活至上年

现今医学中,器官移植依然是体现医疗技术的重要范畴之一。上年香港活体器官移植引起争议,而波兰首次的换心手术亦是搞得满城风雨。《换心术师》讲的就是波兰首位完成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Zbigniew Religa,如何面对社会的反对。1985年,Zbigniew Religa为61岁的病人Tadeusz Zitkevits移植心脏,手术历时23小时。当时医生皆反对为Tadeusz Zitkevits做手术,除了Zbigniew Religa。“其他医生说我没得救,但他(Zbigniew Religa)救了我。那时我已经61岁,其他医生说我太老了。”Tadeusz Zitkevits曾这样说。

另外,Zbigniew Religa在访问中也提过社会的道德考虑。脑干死亡是判断死亡的准则之一,但当时的民众甚至医生都不相信有这一回事,对他们来说先人还有感受,因此没有人接受移植器官的概念。最后Zbigniew Religa的确延续了病人的生命,Tadeusz Zitkevits直至上年才过世,比Zbigniew Religa更长命。但Zbigniew Religa的功绩将流传下去,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James Stanfield拍下他完成手术后观察心电图的神情,疲倦又坚定,照片选入“一百张最佳照片”。

《换心术师》大获好评,在波兰电影大奖中获“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及“最佳男主角”等五项大奖。电影讲述Zbigniew Religa在手术前面对的困难,包括市民和同行的反对,以及政府的制肘。

《换心术师》上映日期:3月9日上映戏院:百老汇电影中心

Vlasta误将手机掉入坟墓中。(《看护看人生》)
Vlasta病后更重视身边家人。(《看护看人生》)

取材父母经历 当看护患病时

Zbigniew Religa治好病人,《看护看人生》的家庭看护Vlasta却能医不自医。相比整日无事的丈夫Lada,Vlasta忙于照顾病人,也乐在其中。直至她躺在医院中,发现身患恶疾,却明白珍惜身边人。而且电影对小市镇生活也有着墨,特别是经济低微,更令片中气氛沉抑。

导演兼编剧Slavek Horak取材自父母经历,他的母亲也是一名家庭看护。片中主角居住的房子,也正是Slavek Horak父母的住所。他以成人的目光回顾反省父母的相处,电影学者兼影评人Boyd Van Hoeij赞扬导演编剧的功力,为市镇生活提供独到的观察,也带出对老与死的思考。可是,也因为Slavek Horak太熟悉自己父母的故事,没有顾虑并避免过於戏剧化的情节。而本身看护者染病的故事已是够戏剧化了。

《看护看人生》代表捷克竞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却终未入围。小品笑中带泪,讲述家庭看护Vlasta病前病后的人生转变。

《看护看人生》上映日期:3月11日上映戏院:百老汇电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