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恐怖护士颠覆传统想像 涂鸦艺术家的《香港》要几多钱?

撰文: 潘宛沚
出版:更新:

若说大银幕上的经典恐怖形象,除了《小丑回魂》(IT)小丑、《自杀特攻》(Suicide Squad)的小丑女,总少不得《鬼魅山房》(Silent Hill)的护士,性感又血腥,完全打破了护士的形象。电影于2006年上映,当时在艺术界亦有一系列护士画作,少了性感,多了诡异。这正是出自美国艺术家李察德‧佩利斯(Richard Prince)之手,其中一幅作品将于月尾拍卖,估价于三千万至四千万。同场拍卖的,还有美国艺术家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的作品《香港》,画作这次回到它的灵感启发地,让我们来看看画家如何诠释“香港”。谁会把《香港》买下,也是令人拭目以待。

《护士凯西》(Nurse Kathy)。(Richard Prince)

翻印低俗小说封面 护士甜美不再

如果说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金宝汤罐头作品要打破通俗与高雅间的界限,李察德‧佩利斯的“重摄”(rephotography)则要完全解构我们视之为“真”的事物。与安迪·沃荷相似,李察德‧佩利斯的作品亦来自通俗文化,护士系列正是翻印自50至60年代的低俗小说(pulp-fiction)封面。小说上的护士大多迷人性感,引人遐想;李察德‧佩利斯的护士却戴上口罩,背景大多阴沉朦胧,今次拍卖的《护士凯西》(Nurse Kathy)更是整个系列的诡异之最。口罩后的她仿佛在流血,直盯观众的眼神空洞,完全有别于原版小说的甜美凯西。

我捕捉的图像──或者说是“偷窃”──根本不是真实的。它们是妄想,在通俗刊物广告上的图片与作者无关,这正是我所感兴趣的。我想重新呈现最接近真实的事物。
李察德‧佩利斯(Richard Prince)

这些广告、刊物建构了我们对事物的想像,李察德‧佩利斯却告诉我们,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抽空了图像背景和文案,李察德‧佩利斯的护士变得迷茫或空洞,正如我们看到作品后的感受。追溯至他的成名作《Untitled (Cowboy)》,70年代他已开始解构通俗文化中的“真相”。这幅“重摄”作品翻影自万宝路香烟广告,这系列的广告创造了牛仔形象的“The Marlboro Man”,建构了美国的阳刚性。李察德‧佩利斯除去广告上的文案,“还原”牛仔照片,脱离万宝路的语境,解构广告和阳刚的“真相”。后来的护士系列可视为《Untitled (Cowboy)》的续集,质疑阴性。

+1
尚·米榭·巴斯奇亚的《Untitled(History of the Black People)》提醒人们视之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古埃及人是黑人。(网上图片)
尚·米榭·巴斯奇亚的《香港》。(Phillips)

黑人涂鸦艺术家眼中的香港

李察德‧佩利斯的《护士凯西》诡异,尚·米榭·巴斯奇亚的《香港》则充满趣怪的异国风情。龙头、金刚,他捕捉的是香港人不曾注意的一面。作品上的狰狞人头令人想起巴斯奇亚的《无题》──史上最贵的美国艺术家作品,以US$1.1亿成交。他的早期作品皆不乏这类古怪人像,头骨暴现,展现他对死亡的关注,亦有可能源于童年阅读的《格雷氏解剖学》(Henry Gray’s Anatomy of the Human Body)。但他明显不是真实地重现人体,粗犷的笔触、斑驳的色彩都令他成为表现主义的代表。

表现主义:重视内心表现,而非摹拟现实,一般会将现实抽象化画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作家法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皆是著名的代表

因为黑人的身份,巴斯奇亚常以表现主义呈现黑人为奴的处境。如《Untitled(History of the Black People)》提醒人们视之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古埃及人是黑人,如今的黑人却被奴役。回到《香港》,作品中的异国风情或许难免落入东方主义的简单批评,但如果历史是被建构的,那么谁可以判断什么是真实的香港呢?

其他拍卖作品

+1

富艺斯(PHILLIPS)拍卖行香港晚间拍卖:“20世纪及当代艺术和设计”拍前预展:11月23-26日拍卖日期:11月26日 下午5时地点:中环干诺道中5号香港文华东方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