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最大丁丁展11月开幕 但你知道“丁丁”原来不是音译吗?
已出版多年的法语儿童文学《小王子》(Le Petit Prince),至今仍是很多人手上的读物。同样是以法语出版的比利时漫画《丁丁历险记》(Les Aventures de Tintin et Milou),也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通过漫画,读者与丁丁一起侦查国际大案。比利时是漫画王国,《丁丁历险记》诞生于1920年代,进入华语世界是80年代的事。它看似是儿童读物,却考起了不少华人翻译家。陪伴我们成长的丁丁,在华语界还有千奇百怪的名字。丁丁游走世界各地,这次来到香港,是本地历来最大规模的丁丁展。“丁丁的世界”展览展出漫画场景的模型,让大家进入丁丁的冒险世界。
最初以法语出版的《丁丁历险记》,在比利时邻国法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就像中国有专门研究红楼梦的红学、专门研究金庸的金学,法国则有丁丁学(Tintinlogie)。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丁丁,包括翻译学,光是一个人名已需多番考究。而丁丁进入华语界,也考验了翻译家。
各语言版本《丁丁历险记》
“丁”和“T”相似 丹麦竟叫“奎弗耶”
大陆比香港和台湾都早引入《丁丁历险记》,当时的翻译来源并不是原版的法文,而是英语版。Tintin的法文发音接近普通话的“当当”或“丹丹”,英文被则译成“亭亭”,但除了发音,大陆译者李秉刚也相当重视字形,“‘丁’字和‘T’字十分相似。”虽然现今还有出版社将Tintin译作“当当”、“丹丹”、“亭亭”,但李秉刚所译的“丁丁”还是最深入人心,后来台湾和香港都不约而同用了“丁丁”一名。
20年后,另一位大陆译者王炳东直接将法文版翻译成中文,他亦保留“丁丁”。他在书中写道:“按字典解释,该字还有‘什么也没有’的意思,让人产生‘小不点儿’、‘小人物’的联想,但是读者已经习惯了‘丁丁’这个名字,在中文里也有‘一丁点儿’的意思,于是保留了‘丁丁’的译法。”相比丹麦的“奎弗耶”,德国的“堤姆”,中国的译者都照顾到名字的形、音、义。
华文翻译多根据英文版 与法文原版意思不一
王炳东是少数根据法文原版翻译的华文译者,为了忠于原著,他花的心力绝不比第一代丁丁译者少。当他检视英文版书名后,发现部分并不能反映书的内容。例如《红海鲨鱼》(The Red Sea Sharks)的书名并不能连系贩卖黑奴的故事,与法文版《货舱里的焦炭》(Coke en stock)更是完全无关。王炳东最后改书名为《货舱里的黑幕》,“黑幕”一词点出了黑奴的故事,也带出神秘感。
而最难翻译的书名则是《Tintin et les Picaros》,中文书多译作《丁丁与流浪汉》,“les Picaros”在西班牙语中的确有流浪的意思。但王炳东总觉得带不出在拉丁美洲森林打游击战的味道,即使他最后将书名改成《丁丁与丛林战士》。
中国大陆出版的中文版《丁丁历险记》封面
香港最大型丁丁展 模型还原故事场景
译者务求精确翻译出原著的意思,作者埃尔热(Hergé)亦在漫画中真实呈现城市的风景。《丁丁历险记》有不少街景,马路上的汽车是埃尔热参考过真实轿车过后的成品;《丁丁在美国》(Tintin en Amérique)游行一幕,埃尔热画出了芝加哥的建筑,七彩旗海带出热闹的气氛,这些漫画中的场面,在“丁丁的世界”展览中都变成立体模型,更加生动。展览亦重现了丁丁的公寓,让大家当上丁丁的客人。这次是香港最大规模的丁丁展览,太古坊ArtisTree、太古城中心及中环都设有期间限定店,各种精美又实用的丁丁产品,相信都能满足一众丁丁迷。
此次展览由香港当代艺术基金会与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Hergé Museum)合办,非常难得。
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图集
“丁丁的世界”展览日期: 11月17日至12月26日开放时间:逢星期三至日,上午12时至晚上8时地点:ArtisTree(鲗鱼涌英皇道979号太古坊康桥大厦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