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台湾经验】模仿电影剧情占领出版社?搬行李箱到街上卖书?
书展落幕,经历了一个星期的减价促销,我们得到的可以不只是通过折扣优惠买回来的书。上星期四(7月20日),富德楼艺鹄举行了一场香港与台湾独立出版和独立书店的对谈,在场的观众无不都被台湾独立出版及独立书店的新思维和做法搅动。台湾的文创经验,香港能否借鉴参考?
台湾独立出版社:玩角色扮演为推书
台湾从2009年开始涌现一批只有一个人的出版社,领航独立出版的新思维。是次讲座的讲者,“逗点文创结社”负责人陈夏民和“一人出版社”负责人刘霁,都是只有一个人的出版公司,而他们鲜明的宣传方法,都可谓洗去读书死气沉沉的一面,“搞鬼抵死”地把读书玩得有趣。
从2011年的台北国际书展起,他们联合几家独立出版社有主题地“玩展览”,在布置上花心思,把卖书的场地变成不同的场景,如“读字机场”、“读字车站”、“读字小宇宙”、“读字部落”、“读字小酒馆”、“读字办桌”,一直到2017年的“读字迷宫”。刘霁指,每年的设计主题跟书完全没有关系,只想读者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2015年,刘霁、陈夏民和南方家园出版社负责人刘子华,共同成立“独立出版联盟”,三人分别担任理事长、秘书长与常务理事。
看过电影《午夜巴黎》,陈夏民和刘霁比赛翻译,前者翻译海明威的作品,刘翻译费兹杰罗的作品。翻译文学瑰宝,他们拒绝继续拼凑一揭书面尘满天的古板画面,反而紧贴时代,把书的封面设计得简洁新颖,宣传方法更别具一面──两人各自扮演翻译的作家,去台湾淡水游乐,带着名作家的面具去游乐场和餐厅。或许宣传效果不是最重要,但能看出他们转换思维,激荡创意,尽显独立出版社的灵活。
每家出版社都要定期卖掉仓存的旧书?没有“清货大减价”招牌,上年年底陈夏民曾与读者大开玩笑,在Facebook专页“逗点文创结社”玩起游戏来,名为“逗点的内战”,以一个好玩、奇怪的状态,让读者重新看见这些书。他有创意地模仿超级英雄电影《Captain America》第三集的内战,把插画家“目前勉强”被设定为坏人,占领出版社,不但把专页的名字从“逗点”改为“露点”,更把整个专页变成很丑陋的插画,发文风格也变得穷凶极恶。
玩得尽兴,“殃及池鱼”的不单follower,还有与“逗点文创结社”相熟的独立书店,如三余书店。三余书店向来卖包书套,“逗点文创结社”就针对“露点”计划给三余书店设计一个书套。陈夏民已将游戏发展为三个阶段,就像“打机升级”,但最终目的当然是卖书。作为扣连出版社、书店、读者的游戏,陈夏民玩得出色。
台湾独立书店:立足在地 书店也是一个媒体
书店只是卖书?“青鸟Bleu&Book”现任店长和“阅乐书店”前任店长蔡瑞珊和“三余书店”的店长钟尚桦,都认为书店不只卖书,更是一个媒体或频道,因为他们能更自主地说话和选书。例如,大型出版社不关注的文学类书和独立出版社的出品,三余书店就认为这些书十分重要,把他们放在最当眼的位置。
他们的书店也着重不同创作媒介的推广,一年举办二百多场不同类型的活动,把不同创作者的创作内容和想法传递出去。三余书店与高雄的演出单位有很多的互动,间接令他们成为一个高雄在地的咨询中介,支援不同艺术团体的需要。
蔡瑞珊把握媒体人特有的触觉及青鸟Bleu&Book位于华山1914文创园区的地理优势,书店会配合“华山”的活动而推介不同的书,让读者对不同的活动有后续认识;9个选书人制度,连结社会不同界别的翘楚为书店选书,争取书的曝光率,接触更多读者。
三余书店的店长钟尚桦,也是台湾独立书店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不只关注出版及销售,更宏观地思考三余书店所在地高雄,他留意到高雄各方面的特色,例如高雄的外籍劳工、农业生产,这些议题也落入书店的眼光,他希望书店能够融合一个城市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想,最后不是谈高雄卖不卖书或高雄出不出版,而是透过书店,一直跟读者说,什么是台湾,什么是台湾文化,书店对高雄和台湾的文化及未来可扮演什么角色,引起大家了解台湾未来的样貌及精神”。
对于香港书业,台湾行家能否开一剂药方?陈夏民留意到香港的书报摊多得令他惊讶,他说如能把自己出版的书放在书报摊,一定很开心,但现场立刻有香港作者指出,现今垄断经营的书报摊已不接受小说寄卖;刘霁则试过搬个小行李箱到街上卖书,在场的观众也很快指出,警察会检控街边摆卖。除了要面对同样的纸媒寒冬,比起台湾书业,香港书业或许还有更多难以撼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