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介|《从暗淡到绚烂》历史照片 看港岛自恬淡到繁华的城市脉搏

撰文: 转载
出版:更新:

由黑白图像过渡至彩色世界,是历史推动的步履,也是难以逆转的自然规律。随著拍摄技术的进步,历史图像从早期的黑白色,中间有涂色的阶段,再发展到彩色景观。《从暗淡到绚烂:看得见的港岛故事》这本书便采取此进程,诠释港岛自恬淡到繁华的城市脉搏。
文:邹传仁

摄于1960至70年代铜锣湾轩尼诗到的绚烂夜景,尽显繁华都市形象。(香港三联)

如何从位处边地的荒凉小渔村,跃变成傲视全球的“东方之珠”,《从暗淡到绚烂:看得见的港岛故事》由收藏家与学者联手,构思一段环岛的跨时空之旅。香港收藏家协会前会长张顺光与著名收藏家陈照明搜集香港明信片多年,单是与港岛有关的藏品多以千张计算,拍摄时期远自十九世纪、近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皆有。经过历史学者谭家齐博士一番披沙拣金,精选出约180张历史图片,并按照现今港岛区域编排,巧妙串连出港岛的时光旅程,带领读者游览一趟。

书名:从暗淡到绚烂:看得见的港岛故事
作者:张顺光
出版社:香港三联

留住留不住的,通过视觉化为读者不可磨灭的记忆。张顺光曾说“时代终会消失,所以想留下昔日片段”,照片、明信片不只让时代巨轮停驻一刹,更呈现出港岛的沧海桑田,供现今读者窥探时代风景。为了让读者感受如此变化,部分地标分别有多于一种的图像种类并置呈现,例如中环街市、石板街、跑马地马场等,个中变化痕迹一目了然。照片背后除了讲求拍摄技术,摄影师同样重要。摄影师捕捉画面自有多重考量,所以书中尝试从照片效果分析技术的优劣,亦揣摩摄影师的意图和传递的讯息,可谓审美维度与历史观察并重,探求从留住的风景中,挖掘更多幽微的故事。

但留住与留不住,亦全在摄影师的一念之间。现今民众随手一部手机,便可摄住动人美景,反观早期二十世纪初的摄影技术和成本,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书中指出早期香港影像的珍罕之处,恰好在于早期的技术低落和成本高昂,照片与明信片才成为当时稀有的重要记录。可惜,有图未必有真相,书中有部分构图的蛛丝马迹,可知是出自摄影师的悉心布局。正因当时拍摄何等奢侈,场景与角度全凭摄影师喜好,种种限制下,遗留下来的彼时景象少之又少,才凸显历史照片和明信片异常珍贵。

1960年代的香港仔大街上,已很难见到早期水上人家妇女的草帽、深色衣裤连背带的造型,明显为了加深游客对渔港印象的摆拍作品。(香港三联)

《从暗淡到绚烂:看得见的港岛故事》精选现今看得见的精彩图片,亦探析读者看不见的深意,令怀旧不再是自我投射的故梦,而能够有限度地实景回顾港岛时光。

(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