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隐形之光》采访十二位工友 道出香港清洁行业悲歌
“仔仔,有啲人收垃圾唔好行过去啦好臭啊,你唔读书第时大个做清洁!”
清洁工友如此复述他们工作时所听到的路人的冷言冷语。毫不掩饰的、赤裸裸的歧视,道出了香港清洁行业的悲歌。
文: 邹传仁
除了大众的有色眼镜之外,回归后,随著政府把公营服务外判,“价低者得”的投标机制,造成清洁工友的薪酬待遇偏低,转换合约时失去累积劳工福利的权利。外判公司甚至以行政手段剥削基层工友,如避开支付遣散费或长期服务金、拒绝支付年假工资等,劳资纠纷时常发生。根据统计,洁净行业工友的平均年龄是六十二岁,八成工友身体有多于一处劳损,四成需要忍痛工作。
书名:隐形之光——十二位清洁工友的故事
作者: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明爱社区发展服务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隐形之光——十二位清洁工友的故事》由明爱策划,书写团队是明爱劳动友善社区计划的一群社工,他们与清洁工友同行,为他们发声,争取改善待遇和工作环境,探索劳动与社区的各种可能性。
本书采访的十二位工友,分属清洁行业的不同工种,包括公厕清洁、屋邨清洁、防治虫鼠、街道水车等等;他们出身背景也是各种各样,有新移民,有从原本的工作退休后投身清洁行业,有些女工友更要同时兼顾工作和照顾家人的双份重担。不同受访者面对著生活中不同的困难,相同的是一份淡淡的慨叹,但仍然坚持敬业乐业的态度。
书中一些由受访者提供的照片,展示了他们在工作场所的个人空间,能发现他们把休息室布置得舒服而卫生。很多市民,就像本文开首那一位,他们嫌弃清楚工友,讽刺的是,他们印象中清洁工友身处的“不卫生的工作环境”,那些不卫生的源头,却都是我们不争气地制造出来的垃圾。
这都应了关注本地福利制度及劳工权益的学者欧阳达初所说:“早几年疫情爆发,社区里的清洁工要处理很多事务,当清洁工们因疫情而不能出门时,堆积的垃圾才似乎让人普遍感受到清洁工对我们的重要性。环境清洁与否的能见度很高,但清洁工生产的贡献能见度却很低。”换言之,他们为香港卫生环境的付出,和他们获得的社会认同不成比例。
大众对清洁工友的视而不见,往往来自认知的盲点,把清洁工友当成社区功能运作的一个零件。幸好,有社工们走进工友们的生命,把他们的故事写成动人的访谈,希望令读者记起一个简单而理所当然的事实:工友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为生活而奋斗,带给我们一个清洁的香港,绝对值得更多的尊重和肯定。
(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