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梁祝的继承者们》幕后灵魂人物 在AI时代重生|何故专栏
在A.I.时代,“梁祝的继承者们”重逢、重生,成为“时间的雕塑品”!
──专访《梁祝的继承者们》编导林奕华和舞台映画导演袁锦伦
2024年,是《梁祝的继承者们》的十周年,先在5月起上映《梁祝的继承者们》舞台映画,6月起进行《A.I.时代与梁祝的继续者们》阶段展演,“非常林奕华”更将2024至2025设定为“梁祝的一年”,令人期待“梁祝”的不同可能性。
“你有在美术馆哭过吗?”是《梁祝的继承者们》里最具代表性的一句台词,十年后,《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虽然提出同样的问题,却是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演员和观众们也拥有不同的精神面貌,也许会得出了不同的答案,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疑问。
先后观看了《梁祝的继承者们》舞台映画和《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仿佛游走于两个熟悉但陌生的平行时空。那个下午,带著一连串的疑问,我跟《梁祝的继承者们》编导林奕华(Edward)和舞台映画导演袁锦伦(Kenneth)见面⋯⋯
※
我开门见山问Edward和Kenneth,对他们来说,《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究竟是2.0?Remake?还是全新故事?Edward却认为三样都不是,这是“较为抽象的、时间上面的一个雕塑品。”
“因为现代人是存在于平行时间轴上,每个人都可以在IG、Facebook上选择他们的Persona和精神面貌,然后,他们如何用这个精神面貌去进行和其他人的连结,大家都是生活在Multi-timeline,《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底下产生的作品。”
“为什么她是一个‘雕塑’?因为她有一个结构。这个结构来自,她是由上一部戏的最后一场戏开始,这个戏有好多层次,我怎样处理这个戏的110分钟,就是这个戏的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歌曲怎样对位,即使是相同的歌曲,却变成不同的背景,这个我也会称之为一个‘雕塑’。”
“第二个结构,就是那些‘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哪里出现?那个是‘梁山伯’?那个是‘祝英台’?相对而言,我会认为是‘忽隐忽现’,最明显是两个人他们互相找到对方,那两个就是最明确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即是王宏元和路嘉欣,他们在戏中饰演了三次真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开场,重复之前最后的一场戏;第二次是在图书馆,虽然没有说明他们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你会有感觉他们是;第三次就是在临完场之前。这三段戏,就是在(跟《梁祝的继承者们》)互相对照和回应。”
“第三个结构,就是关乎在屏幕上出现的东西。大家在三个屏幕上可以看到三条时间线,分别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且跟演员形成了对话,带到‘时间的元素’,互相折射和碰撞,令观众不断转移焦点,不同观众会看到不同的内容,变成每个人有自己的version,每个人在剧院里渡过的时间也不一样。故此,这是一个‘时间的雕塑品’,或是一个‘时间的装置’,即使观众坐在固定的座位上,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立体的。”
借用Edward“时间的雕塑品”的说法,解开了不少疑问。Edward一再强调,今次“不是传统的睇戏方法”,而且,Edward的作品特点是“将情感放在走位上”。果然,“林奕华的戏,不是睇一次”。
Kenneth跟Edward合作多年,彼此很有默契,由他导演的《梁祝的继承者们》舞台映画,以匠心独运的拍摄,配合充满心思的剪辑,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剧体验,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说自己是“游走于不同的2D画面,将不同的layer重叠,故此,我在拍摄时很著重前后景”,Edward补充“我的戏,很重视的,用他的语言说是‘机位’,而从我的角度讲,就是‘立体’”。
诚然,《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没有了两个我在前作中很喜欢的元素,分别是“马文才”以及由时一修饰演的“老师”,为此向Edward“投诉”。
在Kenneth的笑声中,Edward先回应“你好阳性啊!”,对此我当然不会否认,他其后解释“老师”要说的话在上次已说完了,而且,这次是讲十年来的成长,故此Edward觉得应该要较为“内心”。更重要的是,这两个角色都是代表“权力”和“体制”,他上次是用这两个角色去讲祝英台反抗的“体制”,但今次的主题不是祝英台的反抗,而是探讨一些“本质性”的问题,Edward尝试将“改变”放在“如何处理时间”,“要改变这个世界,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最欠缺、最想念的是什么?”以回应这个“碎片化”的“A.I.时代”。
Edward坦言今次是没有剧本,相比上次“每集字都是我写的”,他先用了三星期写好了18首歌曲,然后用两星期逐场逐场的排练,今次却是先约演员重聚,在这四天里观察他们之间的化学作用,没有带著预设,是完全open的,如果没有演员之一郑君炽提出“《梁祝的继承者们》十年了,要不要做些甚么?”,Edward是不会在短时间内,而且以有限资源,做出了全新形式的“Musical Concert”,并且在跟不同演员的互动后,演化出这个以七位原班演员加三位“继承者”组成的“时间的雕塑品”。
“时间”是《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的关键词,跟Edward和Kenneth讨论了有关“时间”的不同有趣经历后,Edward分享“年纪越大,越是明白很多事情的契机,是掌握在‘时间’,不是‘现象’”,他感慨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现象”上。“AI”则是另一关键词,Edward认为“AI”的重点在于“学习”,他笑说“每一个艺术家都是AI”,发人深省。
面对AI的冲击,Kenneth鼓励大家要好好跟AI相处,“如果AI是不断进步,我们最少也不要退步,而我们的优胜之处,在于我们有时间去感受。AI是快餐,答案都是一样的”,重点是必须保留属于我们的“独特性”。“我是谁”正是《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的另一主题,不只是“男”或“女”,而是思考我们的真正“本体”。
※
“梁祝的一年”正式开始,除了在剧场内观赏“时间的雕塑品”,《梁祝的继承者们》舞台映画已不断加场,《A.I.时代的梁祝与继承者们》(阶段展演)亦将会在明年初推出舞台映画,期待Kenneth跟Edward再次擦出灿烂火花。
(专栏“何故火锅馆”每月刊出,标题由编辑撰写。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何故,内向、忧郁而文静的作家,已推出超过 20 本小说。从电影和打边炉领悟人生道理。
更多电影评论文章,可参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