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巨擘贝聿铭首回顾展全面看 细究罗浮宫金字塔、中银大厦建造

撰文: 梁嘉欣
出版:更新:

【贝聿铭展览/建筑】从巴黎罗浮宫金字塔到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贝聿铭的名字与创新、美学及超越时代设计密不可分。其职业生涯纵贯七十载,各备受瞩目建筑项目横跨多个大洲,奠定了他在建筑史和流行文化领域地位,还有对后世深远影响。

贝聿铭虽为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最具影响力建筑师之一,却一直未有展览全方位介绍其人生轨迹以及建筑作品,这次“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则是补上这个空档。此回顾展筹备七年,展出逾 400 件展品,包括一系列来自机构或私人收藏之绘图手稿、建筑模型、相片、录像和其他档案纪录,当中不少展品将首次公开亮相。

贝聿铭站于麻萨诸塞州多切斯特的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外(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图片由M+提供)

展览分为六大主题,首先是从贝聿铭成长以及修读建筑学经历开始铺垫,为观众展示其跨文化底蕴。虽然被贝聿铭是以文化地标而声名大噪,其职业生涯却是从对房地产和城市规划项目开始。展览第二部分则是介绍贝聿铭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任职于纽约房地产商齐氏威奈公司所参与项目,不少并着眼于为公共房屋和低收入社区改善环境。

展览辅以模型展示中银大厦地理位置以及设计(摄:梁嘉欣)

这部分关于纽约基普湾广场( Kips Bay Plaza)介绍相当值得一看,纽约基普湾广场公寓原是为低收入人士设计,不同于当时大部分房屋使用砖或混凝土作为建材,贝聿铭创新地使用钢筋混凝土,合并建筑结构和外墙,让空间变得更大、更开阔,今时今日基普湾广场公寓已变身高级住所。至于港人熟悉的中银大厦设计在这部分亦有集中介绍,展览辅以模型展示建筑所在地形,原来该地皮被市政结构包围,将入口设计在花园道是别有考究。

70年代贝聿铭参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那些透明的玻璃金字塔,就像见到日后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的雏型。(Wikipedia)
蔡国强《春秋:应贝聿铭先生的邀请为苏州博物馆新馆作的计划》(M+)

第三部分聚焦贝聿铭所设计的博物馆,当中展出了其代表作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贝聿铭妥善解决梯形地皮所带来限制,两栋三角形建筑对角耸立,完美平衡视觉又兼顾功能,让贝聿铭因而蜚声世界。这部分展览亦展示他与亨利.摩尔和赵无极等艺术家紧密合作,能看到不少雕塑复制品,亦有蔡国强为苏州博物馆创作原作展出。

展厅复制罗浮宫金字塔钢架模型

展览重现玻璃金字塔模型,并展出当时相关新闻报导(M+)

展览其中一亮点必然是对“大罗浮宫计划”之详细介绍,当时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占用财政部大楼扩建罗浮宫,指定贝聿铭作为改造计划负责设计师,他对准罗浮宫建筑中心位置,决定重新规划主要入口,著名的玻璃金字塔便是由此而来。项目面对不少非议,展览不仅重现贝聿铭为了说服巴黎群众所制作的钢架模型,也展示当时不同新闻剪报,充分说明贝聿铭在权力关系间周旋手腕。

罗浮宫以外,贝聿铭不少项目都尝试融合不同文化和历史,譬如是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以及北京香山饭店,展览均有详细介绍。而他在物料和建筑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展览特别针对其对混凝土、石材、玻璃和钢材运用仔细讲解,亦有材料实物作说明,对其建筑细节有兴趣读者不妨驻足细看。

【展览地图】

【展览详情】
名称: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地点:M+西展厅
日期: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至 2025年1月5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