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文艺”的“原创翻译剧”《半桶水》故事荒诞又好玩|何故专栏

撰文: 何故
出版:更新:

《半桶水》是一套“伪文艺”的“原创翻译剧”,也是一连串向《三只小猪》致敬的“四兄弟连环不幸事件”。

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半桶水》属于“香港话剧团”“新戏匠系列”,由许晋邦编剧、卢宜敬导演、邱延辉担任戏剧指导,故事设定在“伪”文艺复兴时期,四位住在同一屋簷下的“洋人”:“作家”法兰高‧杜可夫(潘泰铭 饰)、“画家”卡尔‧莫兰特(高瀚文 饰)、“商人”尼古拉斯‧积逊(欧阳骏 饰)、以及“厨子”戴・安东尼奥(蔡溥泰 饰),他们一直只有“半桶水”的伎俩,为了生活而迷茫时,突然兴之所至仿傚华人滴血为盟,誓言“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怎料“画家”在礼成后暴毙,他们究竟如何是好?他们能否解除“魔咒”?或是应该好好利用“画家”的死来让“商人”卖不出去的画作变成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半桶水》是许晋邦的原创作品,四位“洋人”一再说出“唔咸唔淡”的广东话台词,伪装成为“原创翻译剧”,令人拍案叫绝。当然,这种演出模式并不算创新,但在配合剧情下,变得很好玩,令观众喜出望外,成功将故事变得更荒诞。《半桶水》的华人兄弟情谊其实只是幌子,主题是探讨艺术的价值和意义,透过创作人的失败、挫折、甚至死亡,一起为艺术寻找出路。记住,“路不是只有一条”,“放弃”也不一定是负面,重点是“要具备失去的勇气,才能彰显心中的热爱”。

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半桶水》在香港话剧团的黑盒剧场演出,舞台设计成四位主角简陋的家,以组合架和画布作为小屋的横梁和支柱,很配合他们穷困潦倒的生活,也呼应了许晋邦至爱《三只小猪》的戏中戏,值得一赞。《半桶水》分别以刚与柔的灯火,代表当下的剧情,以及过去的回忆,很有心思。《半桶水》善用了黑盒剧场的每寸空间,特别是末段演员爬上高处,配合“屋顶”突然“漏水”,很有戏剧效果。

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半桶水》的四位演员各有精彩演出,不断大放笑弹,互相擦出火花,欧阳骏饰演的“商人”很无奈,潘泰铭饰演的“作家”很迷惘,蔡溥泰饰演的“厨子”很傻气,但令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高瀚文,无论是幽默的“画家”,或是戏中戏《三只小猪》的夸张“豺狼”,他都表现突出,带动剧情的起伏变化,个人认为是本剧重心。

图片来源:香港话剧团

《半桶水》场刊里的“我们的话”,虽然是“《半桶水》内部研讨会实录(不是设计台词)”,实际上却是一个以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跟本剧编剧、导演和四位演员为主角的短剧剧本,内容言之有物,非常抵死过瘾,潘Sir竟然只能在开场和结尾分别说了一句“各位─”,四位演员的说话很多都只讲了一半,最喜欢两段【静默。】和最后【众人作鸟兽散。】,看似跟《半桶水》的剧情没有关连,却又跟《半桶水》一脉相承,特别是当中“高翰文”提及世界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有一本名著叫《空的空间》(The Empty Space),仿佛呼应了许晋邦的另一作品《凶的空间》,令人充满遐想。

笔者与编剧许晋邦(图片来源:笔者)

《半桶水》在“第15届香港小剧场奖”囊括5项提名:“最佳剧本”(许晋邦)、“最佳导演”(卢宜敬)、“最佳男主角”(欧阳骏)、“最佳舞台美学设计”、以及“最佳整体演出”,最后勇夺“最佳剧本”、“最佳导演”和“最佳整体演出”,可算是这届的大赢家!期待《半桶水》在更大的场地重演,更期待重演时的场刊保留上述的“我们的话”,甚至新增一段为重演而创作的、更搞笑的“我们的话”,继续将“半桶水”的真谛发扬光大。

(专栏“何故火锅馆”每月刊出,标题由编辑撰写。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何故,内向、忧郁而文静的作家,已推出超过 20 本小说。从电影和打边炉领悟人生道理。

更多电影评论文章,可参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