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间.深水埗】大南街“合舍” 跟社区街坊共融艺文空间
店舖凋空,不少人归咎地产商、财团收购,其实不然。
本来从事艺术的王天仁,察觉在贫穷人口、新移民密集的深水埗区,街头巷尾悄悄地转变中,有些“吉舖”偏偏是因业主也本着“由它”的心态,任由空间闲置,并没有等待收购或是急着放租的意图。
他看准这时机,胆粗粗找来大南街的“吉舖”,跟业主签下3年租约,一鼓作气决意发展一个不要像画廊的复合艺文创意空间。
以为他早有全盘计划好让自己止蚀离场?才不是。他比我们想像中鲁莽,却一丝不苟,亲力亲为营造“合舍”(Form Society)。
摄影:陈嘉元
没有计划的3年租约
“一个人会认同什么,便会很自然造出来。进驻深水埗,是自然发生。”在被问到驻足深水埗的原因,王天仁干脆答:“未必是我选择这区,可能是这区选择了我呢。”
寻根究底,这“命运选上我”的说法其潜台词是性格与习惯造成:“无论在毕业后或现在,很多的事情(工作和创作)也算不上是十分有计划地去做,总有些事在某时某刻在脑海蕴酿,接着天时、地利、人和浮现,令我觉得是时候实践。”
故此“合舍”的舖,同是来得草率。
事缘某日,他在深水埗附近完成了教学工作,有些空闲时间便到大南街逛逛,顺道探访朋友的店common room & co。在途中他无意中发现街上有很多的“吉舖”散落在不同的地方,一般人或许会说:“当然啦,这是香港,土地问题。”可是他看到的却是“正有些‘事’在转变。而那些‘事’,正意味可以有些新的‘事’发生。”
究竟是什么现在“事”、未来“事”呢?
一切由深水埗带动
粗略重塑深水埗,发现这地区比想像中多元:
一、聚集不同国籍、阶层寄生和流动。
二、改变了,出奇地算得上是新旧共融。
依旧存在的有大南街的布行、衣饰手作配件;鸭寮街的电子、五金市场;北河街街市、桂林街的生活日常店;新进驻的有钦洲街、青山道、福荣街的食肆和散落入埗的艺术空间。深水埗相当混杂,却又四通八达,是连接太子、长沙湾、石硖尾的中心点。
对王天仁来说,深水埗更是个潜藏创意的地方,“这是很多工具、物料的集散地,又有很多二手地摊,所有的事都跟文化和创作有关。一个地道人口中所说的‘麻甩佬’,走到华辉(连外国人也略有所闻的零件店)买了一粒细小的电子零件,也能砌出一些发明。这不就是‘创作’吗?”
纵然租下店舖的那一刻,王天仁没有周详计划,但直至后来找上专注可持续设计的KaCaMa Design Lab(下称KaCaMa)作进驻伙伴,大家细谈之下,一面来自艺术界,另一面来自设计界,一凹一凸,果然撞出方向。
KaCaMa的Kay和Match考虑到深水埗的地区特性和大家的创作背景,即时提出了“服务”概念,王天仁十分满意,“因为这个空间欠缺了一些东西,令街坊觉得需要找你;当你提供服务给社区的人,甚至社区以外的人,这样事会很有趣。”
自侃是艺术边缘人的王天仁,想到自身的体悟:虽然接受了艺术家的身分,但仍然对艺术场所,如上流社区的画廊、艺术展览存有距离感,“我们做一个空间,与周边的内容都要有关系,才能彰显到为什么要在深水埗。”而且这件“事”还要一件让其他人一起玩的“事”。
这概念衍生了“合舍”的空间内容,以合串联,他来个解说,“合舍”连阁楼共约1,300平方呎,主要分为五个区域:
在社区做好自己
再说下去,难免要提及新旧共融的老议题。
近年社区意识再度复兴,甚至狠得像道烈火,虽未至于令位位隔篱邻舍也会打招呼或个个街坊守望相助,散落的同区人总是突然变得团结,面对外来者或年青人设的店不是有条件反射式的戒心,就是未审先判,称其为“入侵社区”,甚至招来文青、学者、社评指控——士绅化。至于王天仁,他有想过却不担忧。
“一个地方,总是有原有的肌理和脉络,是不会容易受士绅化。”王天仁说。“别人给矛我们的诠译,不在我控制范围之内。说到什么功能、社区,我们也只是在实践我相信的价值观,带些‘事’到这个地方,最后也是先要做好自己的事。”王受天仁邀请的KaCaMa成员Kay补充。“打破隔膜,所有事情都可以很有机地发生。”最近就有制作沙发师傅经过“合舍”,想跟他们合作。
现在,“合舍”启动了首年的重点项目—— 修物生活,邀请不同类别的维修专家轮流驻场,举办分享会、工作坊,分享当中技艺与知识,为大家修理物件或提供专业意见,甚至变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升级设计。未来“合舍 ”会推出App,由实体再走到虚拟让人分享工具、资源。
“黑白之间的灰,就是最好玩的地方,可以无限伸延。”王天仁相信“合舍”在灰位游走,贯彻初衷,随他游走于多个角色之中,本质是艺术家,但实际上是木匠、导师、舍长、策展人,空间也按不同的区域丰富起来。
深水埗“合舍”活动《修物生活》 从手作师傅认识维修和造物可贵
合舍
地址:九龙深水埗大南街186号地下
营业时间:13:00 - 19:00
Facebook:www.fb.com/FormSociety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