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微软AI小冰出诗集 本地诗人阮文略:它还未懂得悲伤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发展一日千里,连最古老的智慧结晶之一围棋也被攻陷。据说,十年后将会有不少职业被取代。不过也有人说,AI没有感情,没有创造力,不知何谓“美”。进入AI年代,艺术创作仍然无法被复制--果真如此?上个月由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去了玻璃窗》正式出版,这位“师从”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小冰引发了极大讨论。为此我们与修读生物化学出身的本地诗人阮文略(笔名荧惑)谈谈“AI写诗”的可能性与意义。
519位中国诗人的“弟子”
上个月由微软联合图书出版商湛泸文化出版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收录了139首由AI小冰创作的诗。小冰是2014年由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的人工智能,最初是AI聊天机械人,后来亦曾做过天气预报的主播。这位小冰有“看图创作”的本事,看到图片就可以产生灵感及写诗。
负责研发的专家表示小冰向1920后的519位中国诗人反复学习了超过一万次,接近100小时。小冰曾以化名在内地报刊和网站中刊登作品,大部份人都不知道原来这位新晋诗人实际上并非人类。
关于小冰向519位诗人“学习”的这个经验,本地诗人阮文略认为这种“学诗”经验人类无法做到,他提到“创作意义”的问题:“它的创作意义是由读者赋予的,若没有读者它的创作将毫无意义。我不会说它是抄袭,也不想说这完全就是创作,因为创作总得有自发的元素,而不是无自我意识的拼贴,即使读者不一定能发觉。其实两者之别是不言而喻。”
《幸福的人生的逼迫》
作者:小冰
这是一个诗人的教堂上
太阳向西方走去我被抛弃
可信的蛇会做云层鱼的声音
听不见声音的天气
若近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为自然的国人
待从我的心灵
幸福的人生的逼迫
这就是人类生活的意义
不是诗歌怎样被改变 而是诗歌怎样改变AI
阮文略提到,小冰的写作速度在于“电脑有多快”以及“选诗的人能力有多大”。他坦言在网上读过的小冰创作都一般:“意象连结不够紧密,也没有充足的实验性,碰撞不出生气。”他说这个“程式”尚未写好,里面一些明亮的意象及句构风格在小冰阅读的那个年代较为普遍。
“它是集了个大成,但是探得不够深,还没有超越任何一个前人。可以带起一时风潮,可以凭亮眼的诗句感动大众,它写的当然是诗,很多人觉得足够了,我觉得还差得远。”他续说,小冰“还未懂得悲伤”。
有人说读诗是很主观的事,阮文略认为尽管如此,诗歌仍然有优劣之分,诗人是独立的,有些诗歌会演变成流派,“但是小冰不会,因为你无法真正模仿它。它的面目模糊。”他认为与其探讨“AI写诗”对诗歌发展的意义,诗歌对人工智能的“训练”可能更有意思。“用诗歌训练人工智能若真能理解诗歌,获取诗歌所盛载的人类情感将会是人工智能的一次飞耀。”他表示也不抗拒人工智能写作,甚至期待它可以写出甚么给人类阅读。不过阮文略认为小冰的诗集未必适合作为读诗的入门“可能会对诗有错误反感,不认识诗的会因此看轻诗歌,但认识的会明白他的优劣,反而更有兴趣。”他建议读诗还是先从名家入手,小冰三年后再读也未迟。
《一支烛光》
作者:小冰
我又躺在自己的床上
还不是珍奇甜蜜的感觉
一支烛光
忽变为寂寞之乡
我又躺在自己的床
发出甜蜜的歌儿
是少妇在做梦
已经是大阳出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