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后就该活成这样子?与其“参考”别人 不如这样规划人生…

撰文: 女子学
出版:更新:

20 岁的我们,有种不顾一切的勇敢,对于任何没有尝试过的事物,皆抱持著新鲜、好奇的态度,即便吃了点亏、在过程中摔了一跤,也不会浇熄那份热情的心,随时随地精力充沛、准备迎接挑战;30 岁的我们,比从前的自己多了一份韧性,逐渐理解某些人情事故和“眉眉角角”,在面对不同人、不同事时,清楚明白怎么做才不会伤害到自己。

然而,随著年纪渐渐增长,蓦然发现:“人生仿佛被冠上了‘阶段性’的迷思。”以事业面而论,一定要有一份稳定的薪水收入,最好能当上主管职,有著独当一面处理事情的能力;以感情面来说,年纪到了就是要结婚、生子,打造属于自己的家庭;以生活面提及,就应该更多丰富充实,闲暇时刻比起放松,更应该好好栽培自己。

那么多的“应该”,到底是谁规定的?所谓的“阶段性人生”,我们要迎合,还是选择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

不需拿世人的典范,与自己相提并论

有太多的应该,其实根本不应该。

社会分别给了每个年龄层一个框架,几十年来,人们理所当然地在里面转圈圈、营造自己的小世界,偶尔有人突破框架跳脱传统思维,在多数人的眼中仍是鲁莽胜过勇敢。于是,出现了一些“成功人士”做为典范,我们以他们为模型,试著将自己套进那个在世人眼中“正确”又“无害”的人生规画里,逼著自己要按照剧本走。

事实上,这些典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就像青菜萝卜各有所好一样,你喜欢的我不见得喜欢,适合你的也不见得适合我,两者理当无法相提并论,那又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受到世俗的框架所局限呢?

相关文章:过了25岁便难遇上白马王子? 从事5大职业女生难结识异性伴侣…

+11

阶段性是参考,重点在于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或许,站在许多“过来人”的立场,会认为只要按照“阶段性”的剧本规画,人生就不会出什么太大的差错,也能少走一点冤枉路。例如,30 岁后大家都认为是成家立业的年纪,如果此时抛开工作,只为一圆梦想出国留学,身边的人会说什么?“也太轻率了吧,他有想过吗?”、“这把年纪了不适合这样吧?”、“怎么这么不切实际?”种种负面的评论,不免当事人皱起眉头,省思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换个角度来看,有没有可能是我们一直将参考当成目标?参考是一种途径,根据前人的经验累积,告诉你可以怎么做;目标则关系著个人的喜好和方向,两者相互融合并从中做取舍,便能勾勒出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千万别将参考和目标混为一谈,那会错失许多机会、也容易做错选择。

人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也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有办法跟著所设定好的完美剧本走。我们应学著多一点体谅、多一点接纳,可以选择走入“阶段性”,但不能任意批评其他没有跟著世俗标准走的人;努力为人生负责,挥别年龄的局限、走出自己的路!

相关文章:扮后生“埋堆”却只爱谈私事? 有种中年女同事总是令人感困扰…

+8

本文获《女子学》授权转载。《女子学》致力成为亚洲最大女子知识平台。以自我“培力”和创造“改变”为宗旨,用最真实温暖的笔触,为时代中的柔性力道赋予能量。